研究生导师风采:张儒的五彩新闻人生

新浪考试 /2009-10-26

  在我的印象中,记者总是刚刚从采访前线归来,接着奔赴下一个新闻前线,他们是一群永远和新闻在路上的人,永远为下一条新闻而忙碌,奔波于文字与现实之间。正是缘于对记者的向往,我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在我的导师张儒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攻读新闻学硕士。以前我一直以为导师都是些古板而又严谨的老学究,然而在张儒老师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记者的风采。

  边疆实践经验进课堂

  张老师从1984年起开始研究民族新闻,在中央民族大学任硕士生导师期间,首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概论的课程。他的课不是宣读教科书上的教条,三十余年的记者经历,让他的课程充满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学生总能听到一个个扣人心弦的采访故事,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特殊规律。在讲到我国新闻事业的特殊性时,张老师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例,饶有兴趣的讲起了边疆采访的故事:

  他在黑龙江采访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时,当地俄罗斯移民后裔处于边缘状态的生存状况引起了他的关注,但是这并不是他此次采访的主要任务,而且此时在当地的采访时间即将结束。然而,考虑到这一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他决定延长采访时间,深入调查这一情况,并将最终的调查结果写成了一份数据精确、内容翔实的内参,呈送有关部门。后来,这份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并专门就此做出了相关批示。

  这样的采访事例,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不绝于耳,学生在听得兴致盎然之际,也明白了我国新闻规律中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特殊意义和工作方法,体会到了“新闻不仅仅是报道消息,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实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枯燥的教条相比,学生更愿意上这样的课,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路”,学生在张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以后的新闻业务工作积累了重要的“软实力”。

  今天都上大街去找新闻

  新闻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记者经历也让张老师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采写过程,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实战锻炼的机会。

  为了讲授采访理论这一课,张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学生集体“赶”出去找新闻。上课之初,张老师宣布今天的课程不在教室里进行,全体同学都到中关村大街上找新闻去,切身体验一次记者从采访到发稿的完整过程,时间是一下午,内容是新闻或评论。得知这一任务后,全班同学都很兴奋,幻想着自己能像那些名记一样顺利带回一组发人深思的深度报道。我以学校为起点,顺着中关村大街步行,展开新闻搜索。兴奋之余,我发现大街上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没有所谓的“新闻事件”进入我的“新闻眼”,该如何拿出作品交差呢?我沿着街道一直往前走,一边努力回忆着课堂上学过的判断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理论几大要素,看看身边的哪些事件可以写成新闻,然而,辛苦一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采访线索。最终,这次“找新闻”的作业,我只提交了一条关于交通拥挤方面的新闻稿。这次实践采访之后,让我对记者的采访过程有了切身感受,对记者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以为新闻就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按图索骥,信手拈来,实际的操作过程往往有着书本上没有的复杂和精彩。

  张老师总是费尽心思布置各种作业,独特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在新闻业务课上的学习收获颇多。为了让学生体验新闻节目制作的过程,他的每节课上,都会让一组学生将每周新闻编辑整理,做成一期十五分钟的新闻播报节目;他请来新闻界的老前辈做讲座,然后接受学生的的集体采访,完成访谈稿;他请来《精品购物指南》的部门主任讲解经营管理的经验,回答我们或幼稚或刁钻的问题;每次点评学生作业时,张老师都要评出最佳作品奖、最佳标题奖等奖项,不仅有精神上的鼓励和赞许,更有奖金和他亲笔题写的赠语一条。奖金由他自掏腰包,虽然只有十来块钱,却是弥足珍贵的纪念。我曾经有幸得过一次,十块钱的奖金我一直舍不得用,至今仍原封不动地放在床头的小盒子里。

  拜师仪式缔情谊

  开学不久,同在张老师门下的研究生便决定沿袭师兄们的传统,操办一场特别的拜师仪式,用这种古典而又庄重的仪式来拉开研究生生活的序幕。同学们们既兴奋又紧张,聚在一起商量仪式的步骤和细节。

  “令秋三月,登兰芝之堂,今零七学子合拜先生为师,考览六经探综图纬,以究新闻学之真谛……”拜师仪式以学生代表朗诵拜师辞开始,学生们依次上前呈上拜师帖,张老师一个个亲手接过,并赠与回帖。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至今老师的殷切寄语似乎还回想在耳边,他提出的学习目标“采写编评之高手,经营管理之能人”成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想偷懒时,这寄语总是鞭策和鼓励我前行。虽然如今的研究生教育不再有传统的习俗和礼节,但是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礼,还是让我体会到了仪式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一次庄严的承诺,在紧张而又庄重的氛围中,彼此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次融入心灵的理解,既拉近了距离,又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记得当时拜师仪式后大家互相交流,才发现同学们们在接过老师回帖的一瞬间,都涌动着一股学术精神的激流,在心底暗下决心,读研究生一定要学有所成。我想,这一相同的感悟应该正是拜师仪式要达到的吧。

  和往届学生一样,我们这一届学生也设计制作了新的师生通讯录,包含张老师三个年级弟子的个人信息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同学们精心设计制作,最后发到每个人手里的装帧精美的铜版纸《通讯录》,是我们这些张门弟子独有的“珍藏品”。

  乐观态度写人生

  也许是走南闯北的阅历让张老师看遍了人间的新鲜事,也许是几十年的记者经历让他看淡了个人的得与失。张老师对生活总抱着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每次看到他都是精神十足,和同龄的老师们相比,他的年青和活力不仅写在脸上,也蕴含在周身散发的活力和儒雅气质中。  

  张老师喜欢书法,家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名家题写的作品,遇到学生来家里,总要兴致盎然地点评介绍一番。闲暇时,他自己也兴致勃勃地来两笔,遇到调皮的学生跟他讨要墨宝,他也毫不吝啬,欣然挥毫。

  张老师的自行车也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标志。学生总能看见他骑着自行车如游龙般轻盈穿行于熙熙攘攘的校园,遇到自己的学生总要热情地招呼,甚至带上一段路,据说张老师的大部分弟子都体验过他的车技。

  张老师的新闻专业课精彩,我们已经有了切身体会,殊不知他的交谊舞也是一项拿手绝活。每年他都要应学校研究生会之邀教学生跳交谊舞,遇上联欢晚会,更是少不了他助阵表演。今年开班之前,他早早在课堂上广而告之,号召学生都前去“捧场”。学生都很好奇,只见过张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还未曾见过他舞池中的表现,跳交谊舞的张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周六晚上,流光溢彩的舞池,曼妙舒缓的音乐,学生都按捺着内心的激动,等待着主角闪亮登场。霓虹扑朔之际,只见洁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裤、锃亮的舞鞋映入眼帘,张老师面带微笑,深情款款地拉着师母的手,翩跹于舞池中央,二人踏着音乐的节点尽情陶醉于华尔兹的优雅与柔情之中,周围则是学生们羡慕的眼光和洋溢在心底的微笑。这那天晚上,老师的舞蹈给学生们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

  张老师的人生就像一道风景,不是简单的黑白两色,而是五彩斑斓的织锦。他总能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豁达乐观之余别有一番情趣。上课时的他,永远都是衣着正式,精神饱满,眉眼中透露出威严和慈爱;生活中的他,又总是热情活泼,和学生嬉笑调侃,言语中少不了幽默和关切……在他身上,总有让学生瞩目和敬仰的理由,不仅仅是事业成就,也不仅仅是在这个年纪的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和他接触多了,你便会发现,课堂上他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而已,30年的记者经历和十余年教师生涯所积累的人生经验,才是他最为独特而宝贵的财富。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