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专业和择业的错位是个大问题

新浪考试 /2010-06-06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错位就业的现象日益突出。某大学的一项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显示,该校毕业生择业时按专业对口原则求职的仅有16%。即使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强调专业对口的也只有30%。例如,学环境工程的从事营销工作、教育专业的做广告文案、学旅游管理的搞动画设计等。这些现象都可称之为就业错位,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专业不对口、学历高消费、高能低就等现象。

  在经济危机的社会形势下,专业和就业的错位现象越来越常见。那么,考研学子们应怎样来认识和对待这种错位,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以后准确就业做好铺垫?为此,求学跨考的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长春教授。

  正确认识就业错位

  记者: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在专业与择业上发生错位,你认为这种错位主要有什么表现形式?

  杨教授:目前高校毕业生的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专业错位,例如有的石油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跨专业报考经济类专业研究生,原因仅仅是经济专业是热门专业。而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热衷于选择“四大”;学历错位,例如博士干硕士的工作,硕士干本科的工作,本科干专科的工作;能力错位,法硕去做了经理秘书,经济学博士作了中学老师等。

  记者:那么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错位?

  杨教授:主要是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也是当今经济萎缩状态下的必然结果。过去的就业市场是卖方市场,很多用人单位到学校来要人才,到了现在,就业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所以有些人会很被动的选择职业,这些职业往往会与自己的专业不符。我总结了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因为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和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供求错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采取计划方式进行“分配”,错位就业自然就难以避免了。同时,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难以准确预测,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几年前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几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这种差异性使“专业对口”难以完全实现。

  其次,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精英人才,而相当数量的人才终因本身的气质、兴趣无法适应所学专业而不得不错位就业。另外,有的大学生为了户口能留在大城市,甘心选择能解决户口但不对口的工作。例如有的研究生给个北京户口,找工作时愿意接受非常低的起薪。

  再者,用人单位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外企业不断增多,对于一些非专业性的岗位,他们只强调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不重视专业和学历。如在我们学校,好多人选择了四大,包括学管理的,金融的,贸易的各个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错位”提供了可能。

  其实,这种错位现象在国外早就普遍存在了,而且他们把这种就业错位或失业的现象叫做“Engine”,当作社会前进的一种引擎。国外正常的失业率是4%左右,这个失业率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因此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教育必然兴盛,如果现在不能够就业的话,人们选择继续学习、提高,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这也是一种规划。

  规划需要理想和科学相结合

  记者:面对就业与择业错位现象日演愈烈,规划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杨教授你对此有何看法?

  杨教授:尽管现在能做的职业规划很有限,所占比重也很小,甚至有些人已经不再规划,因为按照规划,也不一定能实现。因目前就业压力大,认为“能有个饭碗就行了”的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时下的就业错位与考研之前的职业规划是不矛盾的。考研必须要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走下去,那是最好的一种状态,即使不能,也应该努力让自己离规划越来越近。规划同时又是理想和科学的相结合,如何规划,什么时候规划,需要科学冷静的分析。譬如好多人想到会计事务所工作,一是因为会计事务所招聘时间早,二是因为其offer多,成功机率高。但是这种行为是很盲目的。

  记者:就业买方市场的环境下,您对准备考研或者正在考研的学子们在职业规划和学术规划方面有些什么建议,怎样规划会对以后的成功择业比较有效呢?

  杨教授:第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来进行规划;第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做好自我定位,自我评估,作好长远持续发展准备。确定自己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能力爱好,有什么样的气质与性格,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成功的可能性是什么?既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然后审时度势。一旦选择自己的大方向,那么在求学期间,就要坚定不移的按照这个规划去执行,为自己以后的学术或者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也就是“做你应该做的事,做你喜欢做的事”。有些人对自己定位评估不够,那么他的职业规划也很难实现。譬如你做一个学术研究,你的原材料准备不够,你走到中间,发现自己的技能、方法、数据都不能支撑你的研究,那么你注定失败。第三,规划的时候要具体到点,譬如你以后择业的行业、单位性质、角色等。例如金融专业毕业的你是打算去金融公司,证券公司还是金融管理机构或者银行,还要具体到你到金融公司你要想当一个操盘手还是MANAGER。我有一个学生,她学的是金融专业,但是她的口才特别好,性格也是偏外向型的,气质不错,她为自己定的目标是成为金融证券节目的主持人。我对她的评价是自我定位很好,各方面也适合,但是缺乏实战经验,于是推荐他去大的证券公司做兼职或实习,因为她的择业性质对她的外表气质要求很高,所以在时间上越快越好。这样,她现在自我定位后所作的规划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作了很好的铺垫。

  考研本身也是一种规划

  记者:对于考研的安排和规划,您认为什么时间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间呢?

  杨教授:考研的黄金时间应该是大二下半学期。大二的时候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如果打算考研便要开始准备,因为现在考研竞争激烈。像外经贸大学的考研经济学的比例是7:1,而英语专业达到了15:1,所以提前准备是必要的。像考经济学的研究生,基础课是数学、英语和政治。数学和英语很重要,基础必须要打好,所以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开始复习强化数学和英语,加强拿分的能力,而政治可以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专业课在大三的时候开始着手准备。

  记者: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您认为做好职业规划和学术规划有冲突吗?

  杨教授:规划应该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规划。而职业规划和学术规划应分在不同的阶段,并不是你制定了一个规划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在什么样的阶段或者什么样的条件下有什么的样的规划,强调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一步一步的去做,然后定期做好评估,使自己的规划具有科学有效性。对于考研学子,大二是很好的规划的阶段,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期,这时候你可以准备规划朝哪个方向去考。

  记者:有些同学前期规划欠妥,例如本科的时候学的是会计,但考研的时候他想考管理学,您认为这些同学应如何规划?

  杨教授: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他们可能要比其他考生多下一些功夫。 譬如去上一些跨考辅导班或者多听听课,在校期间,根据这一方面的方向找一些实习单位,看看这种经济管理方面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目前总的来说,社会上对学生经济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是太热,因为企业一般都是找有工作经验的人或晋升的方式找到适合的人才,作为这样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参加实习,的哪怕是比较小一点的、累一点的实习岗位,应该在实习当中了解这个岗位对人才需求,也就是职位需求定位应该更明确,并以此为方向为将来找职业打下实践基础。

  规划要趁早做,要用心做,如果一开始就“入错行”,很有可能带来专业学习上的被动,而这种被动学习又往往带来恶性循环,对其今后的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都有影响。在目前的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考研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因为考研本身也是一种规划,如果不能就业就去学习提高,提高学历层次,增加竞争力,为以后向自己规划的目标奋进,最大限度地避免就业错位。

   


相关话题/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