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考研复试线一出,考研的莘莘学子们继翘首以盼地“煎熬”之后,却又开始为新的“问题”纠结。分数理想者,该如何准备接下来的复试?不理想者,是调剂还是工作?“问题”接踵而来,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已经考上的或者毕业的研究生,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有一些这样的考生:因为初试成绩不够理想折戟沉沙。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套用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句式,调剂还是不调剂,这是个问题。
淮阴师范学院的学生孙浩就是这样的考生。他今年英语考了39分,而所报考的南京工业大学所在的A类地区学术类复试线是40分,以一分之差未能上榜。而这样的成绩,调剂到B类和C类地区问题是不大的。
“我考虑的是调剂到安徽的高校,离家近,将来回江苏找工作方便点。就看学校那边的情况了。如果调剂到西部地区就不去了,出来工作。那边太远,条件不比东部地区。”孙浩说。
记者将孙浩的想法讲给研究生毕业的仲先生听后,仲先生也以自己的例子“现身说法”。“我当年报考的是南京大学,总分没有达到,但是A类地区的一些学校还是可以调剂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不成功便成仁’,所以南京大学没考上,其他院校我也没调剂,索性就出来工作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家庭的原因我决定重新考研,没考南大,而是当年我本就可以轻松调剂的学校。这期间白白耽误了几年。所以,对于调剂的事情,考生一定要自己考虑清楚。目前考研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由于就业压力和本科学历的普遍化,考研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大。其实,BC类地区也有好学校,就看考生愿不愿意了。”
来年再搏一次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吴文琪今年落榜了,英语60分完全达线,总分却不够,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她打算先找工作,如果工作不错的话,就干脆不考研了;如果工作不理想,那就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在一家单位开始实习了。那么一边工作,一边准备来年再考一次是否可行呢?
市民顾先生的经历颇有启发性。“我当年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后来没考上,决定来年再考。由于家庭经济不允许我全身心投入到考研中去,所以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工作一年后,有了工作经验,正好有一份更好的工作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毫不犹豫地就跳槽了。对于考研,我只能说拜拜了。所以,决定来年再搏一次的考生要考虑到,考研复习需要大量时间和经济投入,所以考生在决定是不是要接受调剂时最好掂量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毕竟租房、吃饭、报班、买复习资料都要花不少钱。同时个人意志也决定了是否成功。考研不止是智力和知识的比拼,更是意志的比拼。漫长的复习极容易让人疲惫、烦躁,所以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需要考生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调剂的技巧
那么,笃定调剂的学生在调剂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呢?
“笨”鸟先飞型
之所以要调剂,说明你的分数不具有竞争力。所以相对于不需要调剂的学生,“笨”鸟先飞是很重要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大多数学校的调剂名额都是有限的,往往是谁先投调剂函,就给谁复试的机会,同时,有的学校或许还有公费的机会。所以,下手要快。
广泛撒网型
记者有一位同学,当年也是通过调剂读的研,他的调剂方法值得学习。因为各个学校的复试时间不一样,所以他成功地利用时间差,在两个不同的学校之间“穿梭”式复试,最终在两个学校中挑了一个最令他满意的学校。
这个例子的前提是,调剂的时候要广泛撒网,如同海选一般,利用时间差,为自己博弈到最大利益。
复试应注意些什么?
初试考查的是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复试则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得非常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所以,复试的弹性就会更大。
因此,一定要尽量掌握复试内容、流程、规则以及面试老师的研究方向、专注领域、学术建设等。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面试的时候导师的问题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因此,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还需注意,导师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的学生,“不懂装懂”是学术界的一大忌讳。所以,一般来说,导师更倾向于那些脚踏实地的学生。因而,考生在复试时切忌夸夸其谈,复试的时候,不懂的问题宁可不回答或者明确表示不了解,也不能夸夸其谈。同时不妨准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好是在自己见导师之前就准备好,一个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比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还重要。(记者:何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