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前景、入读名校”成读研[微博]主流心态,“想做学术研究”仅占9%
本市1610个考场配置多种高科技设备防作弊,首次采用一题多卷
本报记者 彭德倩
昨天清晨7点不到,天空中隐约有雪子飘飞,呵气成团。复旦大学第二教学楼前自行车棚下,已有五六个学子啃着包子,捧读候考。比他们来得更早的,是考场工作人员,一根黄色布带早早拉起,拦出考场外围隔离带,阻止闲杂人等入内。“气氛蛮紧张的,前一天晚上,运来整整六大箱子高科技 ‘武器’”,参与现场安全保障工作的张先生说。2013年研考,在全市12个考点拉开大幕。
张先生口中的高科技 “武器”,指的是本市为1610个标准化考场配置的多种防作弊电子设备。仅复旦一个考点,就配有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识别仪45台、金属探测器140台、无线电信号屏蔽仪136台。除此以外,还包括多台首次应用于考场教室的可采集记录轻微耳语的“拾音器”。昨天上午政治考试时,复旦考点有位考生被金属探测器检出随身携带手机,被取消本场考试资格。
考场大楼门口,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门口对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进行初检。进入考场后,除教室监考老师核对证件以外,还将有“流动岗”对考生证件进行再次确认。与此同时,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指挥系统也首次正式投入使用,全程联网,这意味着,坐在市级指挥中心,可在不影响考试安全的情况下,随时调看全市任一考场现场画面。
除硬件以外,此次国家级考试在卷面、考试流程等方面都有不小变化。如今年首次在四个科目中推行一题多卷,即试题内容相同,但顺序随机打乱,以有效杜绝违规违纪。一位高校研招办负责人透露,在收集试卷时,往年是“一卷一纸袋”模式,今年起采用“大包装”,即一个考场的全部试卷封入一个文件袋,“试卷‘目标’变大了,藏匿、抽调更困难了,这样防患于未然。”此前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在回应本次考试是否“史上最严”时,曾明确,“应该说是考务管理上日趋完善、规范,对遵守考场纪律的考生,这些措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据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 吴晶)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5日开考,全国有180万人报名考试。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布的调查显示,考生读研的最主要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和想去更好的大学。
被调查的3899名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读研的第一理由是 “就业前景好”(34%),其次是 “想去更好的大学”(29%)等。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只占9%,可见学生读研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的目的,希望通过读研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提高自身的名校学历认知度。
而根据麦可思对2011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毕业于“211”院校并且读研的学生,和非“211”院校的毕业生相比,读研理由的差异主要在于,“211”院校的毕业生更多的是由于 “职业发展需要”而读研,而非“211”院校的毕业生则更多是由于“想去更好的大学”而读研,这是因为“211”院校毕业生所在学校本身声誉较高,而更多的非“211”院校毕业生期待通过读研实现就读学校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