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文斌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前日,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随后,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大专也没有什么区别了。”(3月9日《新京报》)
“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没有区别”,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显得偏颇。说实话,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是不能随意比较的,如果一定要比的,可能在薪水是能够一比的,就像大学生和农民工比薪水一样。“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没有区别”,其潜台词,无非是说现在的研究生质量不高,这也是事实,许多人在读研究生,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也多是为导师打工罢了。研究生的导师称为“老板”,就可能看出研究生的质量了。
这边是研究生过多,而且也很难找到工作,另一边却是许多人等着考研究生,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上大学,仅10%上技校。毫无疑问,上技校的学生太少,这也是目前面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更有劳动观念的偏差,认为一线工作不体面,被人看不起,这也是许多人要考公务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进入大学,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显然,我们目前是很难达到这个程度的。
中专生月薪8000,本科生月薪2000,从薪水来看,似乎读本科生是白白浪费的。然而,这并不表示着读本科就没有意义。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是基础技能,综合素质。而专门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达到的,如果工作时间久了,相对来说,本科生的潜力要比中专生更大些。
该解读“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没有区别”?在我看来,片面地将两者进行对比,是没有意义的。首先,社会要破除“学历崇拜症”。现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国企用人设置一些门槛,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一些国企不顾自己效益,不顾人力资本是否被浪费,甚至把有多少硕士博士当做炫耀的资本。这种状况必须要改变;其次,要有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同一岗位,不管是何学历,大家都有同一平台上竞争,这才会达到从重学历到重本事的转变;再次,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后,要多从制度上激励企业舍得在培训员工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