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章刊发的载体级别来鉴定文章本身,这已成为国内大多数高校学术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能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以及发表的数量,也已成为中国高等学府里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不了规定数量的论文,学位拿不到、职称评不上、项目结不了题。这种以刊物名气评定学术论文质量的评定标准,是正常的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冯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这种现象表示严重不满:“学术论文质量水平的高低与发表文章的刊物的级别和名气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好文章不一定都发表在大刊名刊上,许多小杂志也登出了很多好文章啊!”
冯俊认为这种“以刊论文”的倾向,实际反映了当下学术界存在的一条可供寻租的利益链,这种现象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当下中国对学术评价的体系不完善、科研管理办法不规范,以及有职能部门在人才评价问题上的简单化和粗放化。
“核心期刊的评选,实际是一种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学术期刊的编排和参考文献的标准化、规范化,这种评定实际是对期刊的评价而不是对具体论文质量的评价,用核心期刊作为科研绩效考核的标准或依据,这种简单的量化考核不但使科研成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还给科研活动套上了急功近利的枷锁,对学术研究、期刊发展、社会风气,都造成了种种消极影响。”冯俊提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科研基金评定机构、各高校和各科研机构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成果结项和荣誉奖励的评审中采取代表论著的评估,而不去强调刊物等级和论著数量。建议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取消硕士生、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给研究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有利于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氛围和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合乎学术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监督和检查禁止财政拨款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学术刊物收取版面费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