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整理归类(4)

李国良 /2009-01-06


            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第一、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其影响因素为: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 
            第二、1)宣传者:其不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魔弹论")              3)宣传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却设法争取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5、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第二、特点:1)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3)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破求解决的问题,指向与目标的显示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              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6、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第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第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第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实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7、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 
            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杂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