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报刊市场竞争中,报刊只有多刊登新闻,多刊登有吸引力的新闻,才能扩大读者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招揽到更多的广告,使报刊有可靠的财源。这时候的新闻是与财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闻被当作可以赚钱的商品推向社会。这样,报刊就要确立一定的标准,用以衡量哪些新闻事实更能吸引读者,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润。这个衡量标准,被称为“新闻价值”。因此,“新闻价值”产生于新闻商品化的过程中,是大众报刊经营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第二节 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价值概念的争论
目前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这一概念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素质说
比较典型的定义有:
1、“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2、“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和各种素质的总和。”
这类定义强调了新闻价值来源于客观事实,即强调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二、标准说
比较典型的定义有:
1、“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2、“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衡量新闻的尺度和标准。”
这类定义强调了记者的新闻价值观,有较浓的主观色彩。
比较典型的定义有
1、“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影响读者并通过读者影响社会的功能。”
2、“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
3、“新闻价值就是包含特殊素质的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以社会影响或社会效应方式所反映出来的那种功能。”
这类定义强调新闻价值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比较全面地解释了“新闻价值”这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
综合性概念:新闻价值是一个由新闻价值源、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实现等多种涵义所组成的综合的多义性概念。新闻价值源指蕴藏着重要社会意义的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重要事实的发生,就无新闻价值可言;新闻价值观存在于记者、编辑大脑中,是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的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价值实现表现在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社会实践对新闻的检验上。
第三节 新闻价值定义
新闻价值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有获取信息、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需要。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能否满足人们的知晓需要,是记者衡量评价新闻事实的首要标准,也是受众衡量评价新闻事实的首要依据。
人们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闻事实能否满足人们认识需要,是记者衡量新闻事实和受众评判新闻价值的一个标准。
人们不仅希望从新闻中了解新事物,获取新知识,而且还希望从新闻中受到教育,获得鼓舞,引起警醒。具备上述功能的新闻事实具有新闻价值。
审美需要是人们的普遍需要,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新闻事实,具有新闻价值。
第四节 新闻价值构成要素
一、西方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问题在大众报纸经营实践的过程中被提出来后,引起了西方新闻理论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在其著作中对新闻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探讨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他们既考察新闻事实及相应作品的内在要素,也考察读者对新闻的兴趣要素。沿着这个研究方向,西方新闻学术界一致认定:新闻价值构成要素有五个,即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读者兴趣要素有八个,即个人关心的、同情、反常、进步、斗争、悬宕、两性关系与年纪、动物。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解释有如下特点:
第一,对人情味的理解比较庸俗。比如,人情味就是“女性、儿童、野兽”,是“怜悯、恐惧、妒忌、情爱”,“关于女性的新闻,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第二,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比如,“按照定义,新闻就是反常的事物”,因此,要“大量传播社会上的越轨行为和反常现象”。“好消息往往不成其为新闻”,真善美不足为奇,假恶丑引人注目。在这样的新闻价值观念指导下,资本主义世界新闻传媒的版面和节目大量刊播凶杀、色情、犯罪、灾难等内容。
第三,极端化和片面性。比如关于“接近性”的解释,“报馆门前死了一条狗,会比遥远的中国发生水灾,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再比如关于“显著性”的解释:只有地位显赫者的言行才有新闻价值,显赫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新闻。
二、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认识
我国新闻学术界关于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进行过很长时间的研究,认为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虽然在字面上与西方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相似,但在具体理解时与西方有所不同。
时新性,指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发生与报道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就越大。
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分量及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其实质是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善意满足。
第五节 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
新闻价值客观存在于新闻事实中,但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能被报道和传播,即使报道和传播出去后也不一定都能受到广泛社会关注,这就是说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不一定都能实现。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一般来讲主要包括新闻控制者、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新闻接受者等四个方面。
第一,新闻控制者所制定的新闻法规与新闻政策对新闻价值的实现有影响。如果一篇稿件具有新闻价值,而与现行有关政策相违背,这篇稿件就不能公开报道,群众也无从对其进行选择和评价。
第二,新闻传播者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对新闻事实的采访、写作、编辑和播报的质量。如果报道内容失实,形式生硬,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第三,新闻传播媒介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关系着新近发生的事实能否得到及时快速的传播,群众不会选择“旧闻”,所以新闻传播媒介能否确保新闻时效性,也影响群众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第四,新闻接受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理解能力 直接关系到他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
第一节 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新闻事业以近代报纸的出现作为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一般以散页形式连续出版。报纸的主要特征是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善于表达深刻的内容和进行连续性报道。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古代报纸、近代报纸和现代报纸三个阶段。
一、古代报纸
古代报纸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当它出现的时候,人类已进入阶级社会。
公元前100年,在凯撒大帝统治的古罗马帝国出现了《每日纪闻》和《元老院法令》。它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属官方公报性质。它除了把政府的决定、元老院议事的决议、裁判的结果公诸于众外,还登载有战争、选举、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这种文字新闻书写在石膏板上,放在议事厅前供人阅览,从广义上说,可算是欧洲报纸的雏形。
我国古代报纸--邸报,相传始于汉朝,但无实物可证。新闻史学家考证,邸报出现在唐朝。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邸报”,是迄今世界上保存年代最早的“报纸”。
邸报又称“进奏院状”,孕育和发展于唐代中期,是与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在京都设立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称“邸”或“进奏院”,其负责人简称“进奏官”,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他们由地方派遣,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进奏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汇集并向藩镇长官通报朝廷的各项政治消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没有固定的名称,它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臣僚的奏章、官吏的任免、其他军政消息。它有四个特点:第一,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是地方长官;第二,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第三,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第四,所提供的信息是进奏官根据他们主官的需要进行采集和编选的。
敦煌邸报,敦煌邸报指唐僖宗时期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在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两份“进奏院状”。因为沙州在现在的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曾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属于敦煌文物,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或称为“敦煌邸报”。它是我国也是全世界仅存的年代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
从宋朝开始,不仅有大量的邸报发行,而且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愿望和要求的小报。
小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还创造了“揭帖”、“旗报”、“牌报”等宣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