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_李良荣第四版_考研笔记(1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07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5)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第十六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一节 25年的三次跨越
一 .第一次跨越(1979年——1982年):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1、第一次跨越的主课题: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是这四年的主课题。
2、背景: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新闻媒介不可能从实践的突破中概括出新的理论,也不能从借鉴世界各国的模式中得到新的启迪,只能回头找历史上的闪光点,基本是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党报传统为蓝本,重提1956年新闻改革的老话题。
3、 四年内所取得的基本成就:(1)(对新闻媒介的性质的重新认定):摈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登时事为主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的桥梁;(2)(新闻真实):摈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3)(新闻报道的内容):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介的主体;(4)(对新闻价值的确认):纠正了历史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等是合理性的命题,并以此为立足点,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必不可少的标准。
当时引起重大争议的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命题。
※新闻规律:新闻也像其他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一样,也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胡作非为。
4、评价:虽然此次跨越为50年代老话题的再现,但试图为新闻媒介建立核心概念,构建新闻学框架,为“新闻有学”打了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跨越(从1983年开始):引进信息概念
从1983年开始,信息概念引入新闻界,导致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从而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1、学术上表现为信息与宣传两者关系的全国性大争论
争论结果:信息概念被普遍接受。新闻媒介不但要从事宣传,还要提供信息,介绍知识,提供娱乐等。
2、信息概念的引进给中国新闻界带来的巨变:(1)(媒介结构):媒介结构发生改变。一大批以提供纯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纷纷创办,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设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道。到1988年中国形成三纵三横的媒介结构。(2)(媒介内容)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3)(报道样式):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如预测性报道,立体式报道,纯客观报道等新的报道形式大量出现。
三.第三次跨越(在1992年后开始):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这次是对新闻事业只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跨越。
1、对新闻媒介性质的重新认识
(1)、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这是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该观点和把新闻事业当作宣传机构是一致的——既然新闻媒介完全是一种宣传工具,那当然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内的。
(2)、十四大确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新闻界面对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归属问题:
新闻事业就其产生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但同时就其为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
2、理论突破带来的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可以归结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完整含义:
在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耳目喉舌的前提下,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媒介。
——这样,从1992年以后的新闻改革,重点不再放在新闻媒介的功能及媒介的传播内容,而是转移至媒介的外围,即经营上。
3、在经营上走向市场,导致竞争的展开:新闻媒介一旦在经营上走向市场,竞争立刻在新闻市场上展开。
(1)竞争的直接目的:争夺受众;(2)竞争的最终目的:争夺广告。
——于是,发行量,收视率成了媒介成败的标志,广告成了媒介的生命线。
4、到20世纪末,中国新闻媒介的竞争态势:可以用“三乘三”来描绘。
5、竞争给媒介带来的显著变化:(1)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2)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3)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4)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6、竞争给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
竞争是面双韧剑,它给媒介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
(1)、新闻产品在竞争中向通俗化、庸俗化方向发展,降低新闻媒介的品位。中国媒介上煽情主义浪头严重。
(2)、广告客户对媒介造成很大压力。
(3)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亟待加强。
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1996年开始,中国传媒业的重头戏是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结果是把中国传媒业原先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从而转变增长方式,标志着中国媒体改革向着深层发展。
基本目标:解决中国传媒业“小、散、滥”的状况,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业,具体目标:
第一:适度的市场集中,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
第二:从粗放型发展转化为集约型增长,从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型增长,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第三:从小而全媒体走向专业化媒体,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
第四: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传媒业采取了六大举措:
1)报业集团---报业的集约化经营
2)频道、频率专业化---广播电视多元化之路
3)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中国传媒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4)制播分离,编营分离---传媒的产业化之路
5)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从封闭结构走向开放结构
6)二分大众传媒----从单一 结构走向多元结构
总: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即从过去自下而上的改革为主变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主)
二、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历史证明,一切改革都从观念更新开始,最后都将遭遇制度壁垒。如果制度能够顺势创新,那么改革将会继续向前。)
三、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
四、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
(补充:(1)新闻改革是由观念更新作为其直接推动力的。而观念更新则源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2)中国的新闻改革是在现行的新闻体制内进行的;(3)新闻改革虽然促使新闻体制作了微调,但基本框架未动。)
第二节 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1 新一轮改革的起步
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1996年12月,中央“两半”发出《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本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对全国报刊治散治滥,开始了三年左右的报刊结构调整。
*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新一轮改革的起步。
2 新一轮改革的背景:针对传媒业积聚的内部矛盾和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
从1996年起,中国传媒业开始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开始主动进行战略性的大调整。
3 新一轮改革的特点:(1)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战略性大调整;(2)先是报业,后是广播电视业;(3)从结构调整入手,以集团化为手段推进外部资源整合和内部制度创新。
一. 新一轮改革的背景(具体):
启动新一轮改革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解决20余年改革中积累的问题,包括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2)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特别是加入WTO后,传媒业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信息需求和媒体信息供应之间的矛盾凸出。(3)国家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新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通渠道大为丰富,国外传媒巨舰又步步紧逼,媒介竞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中国传媒现有实力还不足以应对全球性的竞争。
二.新一轮改革的目标:
从整体上说,中国传媒业新一轮改革的目标由外而内主要有两步:
第一步,以体制创新为手段,以效率和规范为目的,形成合理的媒介战略格局和中国传媒有效的发展模式,做到结构合理,中心突出,规模适中,运营高效,管理规范。
——第一步改革主要在传媒外部,解决媒介结构和运营模式问题。改革是重点是调整结构,整合资源,突出中心,规范管理,做大做强。
第二步,在媒介内容上,改革将集中体现在媒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改革的第二步将由外而内转向传媒的核心业务—新闻报道本身。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21世纪前十年,中国新闻媒介将发展为明确的五大发展趋势:
1、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否定人格化的权威,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连续性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相统一,讲求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有机平衡。
a、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b、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c、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媒真正从人治走向法制。
2、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a、标志:传媒集团的出现。
b、具体表现: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c相对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相对---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依赖行政或行业;垄断---大规模地传播信息,集中获取市场广告份额,盘活资本存量进行多项投资。
d.从相对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出现跨行业的联合;行业联合开始;联合为跨地区兼并奠定了基础;
e.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首先,对媒介结构产生影响;其次,报业集团出现有利于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再次,媒介以雄厚的实力走向世界,有效地和国外媒体竞争。
3、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主要表现在:
a、传者角色转换:变为服务者。强制权威特点逐渐减弱,服务特点逐渐加强
b、受者角色转换;变为消费者。
c、媒介风格的转化:媒介品种多元化,出现了适应受众不同口味的新闻
4、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反映了两个重要方面:。
a、受众分化:由于受众兴趣不同,产生受众分化,由大众化向小众化发展。反映了媒体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b、媒体分化: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综合被专门化代替;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出现了高级严肃性媒体与生活大众化媒体的分化
5、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1.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性
差别:a) 学科背景差异极大
b) 研究领域存在差异【大众传播研究对象广泛】
c)主攻方向不同【新闻学:研究媒介在以新闻采集为基础上的内部运行;大众传播:针对媒介对受众的态度、行为的影响】
d)研究方法不同【新闻学:定性研究;大众传播:定量研究】
2.深层的社会原因
3.转化的途径
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
其次,新闻学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
第十七章 新技术新媒体
一、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
2、互动性和个性化;
3、丰富的信息资源。
发展趋势:数字化,互交性,汇聚或融合。
二、网络媒体的特征(即第四媒体诞生及特征)
第四媒体,即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化平台,以电脑、电视机、电话等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象等多媒体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字化信息的一种传播媒介。
相关话题/新闻
山东大学2013-2010年新闻与传播基础考研真题
2013年山东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真题(史上最详细版)送给14考研的 1、 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专业技术一级,一等功荣立者;在世界上最早提出电力集成理论 今年50岁的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一直在科技强军的路上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72016考研新闻学专业就业方向解析
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传媒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奔波周旋于各大新闻事件中的传 媒记者,在无冕之王的桂冠下,开始成为社会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亮点。在网络上的21世纪最具前途的职业调查中,传媒记者以较高的认同率位居前十位之 列。接受系统的新闻学高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1新闻学考研新闻理论考点总结(必备)
新闻 硬新闻与软新闻(1999新闻) 根据新闻内容的性质特征,传统上形成的一种对新闻进行比较宽泛划分的方法。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称之为硬新闻。人情味较浓、写得较活泼轻松、易于引起收受者感官刺激和阅读收听兴趣的新闻,称之为软新闻。就实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法律基础》题型版笔记
第一章 法的一般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以权利和义务为具体内容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实体法: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的总称,如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3、程序法:指规定实现实体法的方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6新闻业务(采访和写作)补充笔记 供考研复习参考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华日报》 2.《纽约时报》 3.伯明翰学派 4.社交媒体 5.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 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1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课复习规划
内容导读: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参考书目是:1、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 《传播学原理》,石庆生编,安徽大学出版社。(或《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建议使用后者,逻辑清楚脉络清晰) 3、《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10-14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闻敏感 2.新闻主导性理论 3.邸报 4.新闻要素 5.新闻宣传 6.知情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则。 2.信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信息社会 2.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3.民主---参与论 4.信息娱乐 5.梅尔文德弗勒 6.后院篱笆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2.评析创新扩散理论。 3.简要概述多伦多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2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2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新闻要素 2.解释性报道 3.媒介融合 4.含义论 5.新闻指导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要求。 2.新闻媒介的共性。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小题20分,共40分) (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