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土壤部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4-29

土壤

写在前面的话:土壤这一节看过我视频的小可爱肯定都知道,与水文和大气比他就是小菜一碟啦,理解难度不是很大,易考大题的点:成土过程,成土因素,土壤分异规律,土壤污染等。这些一定要理解掌握哦。

考点1、土壤基本概念(背)

土壤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 。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首都师范大学 2013年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 2011年真题】

【西南大学 2009年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 2007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肥力。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背,看思路)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 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1 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 、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 土壤圈 与水圈 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 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记点)

1 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

2 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壤圈的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

3 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动态变化,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土壤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优化模式。

4 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包括自然与认为条件下的土壤圈内不同土壤类型历史演变;现代成土过程基本特性变化预测 ;土地退化,土壤痕量气体的通量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5 土壤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胶体表面的性质。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化学行为,土壤水分性质,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性质,根据主要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土壤有机质组成,性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由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这几个层记住):

腐殖质聚集层(A)

过渡层(B)

母质层 (C)

1967 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

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 (E)

淀积层(B ) 母质层 (C) 母岩层(R)

耕作土壤剖面(复试的时候老师就提问了我这个问题)

•耕作层(表土层) 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表层和肥熟表层。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心土层(生土层) 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底土层 (死土层)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兰州大学 2014年真题】简答题: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带性土壤为例,说明其发生层次和在野外可观测到的特征。

【武汉大学 2013年真题】简答题:简述土壤剖面及其形成。

【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真题】简答题:绘出典型的土壤剖面图,给出各层名称,说明其主要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剖面和土壤发生层次。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真题】论述题:试论述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看看就行了)

土壤颜色

• 根据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 土壤颜色是土壤分类的和命名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如用颜色命名的 红壤,黄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

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白色 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 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 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

棕色 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

紫色 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绿色或蓝色 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土壤质地(这个背下) 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块状、核状、柱状、棱状、片状

松紧度 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孔隙 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

土壤湿度 土壤的干湿程度,反应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新生体 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集的生成物。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可以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侵入体 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

 

土壤的物质组成 (重点背)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一些活的微生物, 按重量矿物质占95% 。液相和气相占50%,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

(一)土壤矿物质(背)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矿物主要组成元素 地壳中已知的90都种元素土壤中都存在,按成因可以分为土壤矿物质基本上来自成土母质,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 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质 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此生氧化物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二) 土壤有机质(背)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生成的物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水质素、含硫含磷化合物。 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

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有机质的转化两个过程

1 矿物化过程 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 与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有机质的过程

2 腐殖质化过程 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色高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 土壤有机质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断供应植物吸收利用。

2.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代换能力,可以大量吸收保存植物养分,以免淋溶损失。

3. 土壤有机质和氨基酸等是络合剂,与钙镁铝形成稳定性络合物,能提高无机磷酸盐溶解性。

4. 二、三羧基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能力较强,有活化土壤微量元素的作用。

5. 土壤有机胶体是一种具有多价酸根的有机弱酸,其盐类具有两性胶体的作用,有很强缓冲酸碱的能力。

6. 腐殖质是胶结剂,能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耕作。

7. 腐殖质色暗,可增加土壤吸热能力,同时其导热性小,有利于保温。

(三)土壤水分 (背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重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因子,而且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它存在于孔隙中。

土壤水分的来源及消耗

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用水,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几少量的土壤水 。 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利用和蒸腾,水分的渗漏和径流

土壤水分平衡

△水=水收入-水支出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吸湿水 土壤颗粒表面张力所吸收的水汽,不能移动, 植物不能吸收。

毛管水 毛管孔隙中毛管力所吸附保存的水分,是自由液态水, 是土壤中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有两种: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

重力水 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沿土壤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

(四)土壤空气 (了解与大气的不同)

•主要来自于大气,组成成分和大气基本相似,质和量上与大气有所不同。

•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气含量比大气低。

• 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大于70% ,大气中小于4%,相差甚远 土壤固氮微生物能固定一部分氮气,增加土壤氮素含量,而土壤中进行的硝化作用和氮化作用,氮素又转化为氮气和氨释放到大气中,二者基本保持平衡。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背土壤机械组成)

(一) 土壤机械组成 (背概念)

组成土壤的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的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的土壤质地的性质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运动,也影响养分的转化(质地和有效水容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类型,含粘土高的土壤易形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例大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结构;粗砂无法团聚。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mm之间的物质。

土壤胶体的种类:按其成分和性质有三类:

土壤矿物质胶体,包括次生硅酸盐,简单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

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中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通过各种键(桥)力相结合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表面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分散和凝聚性

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表面与溶液介质中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相交换。

(三)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是土壤中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液中所含物质有以下几类:

不纯净降水及其在土壤中接纳的溶解性气体

无机盐类

有机化合物类

无机胶体类

络合物类

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解离出H+和HO –数量中和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m+ +n 电子≒还原剂 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加酸或加碱时具有缓冲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淡灰色部分看一下就行。作为了解。

考点2、成土因素(大题及其易出,不会就打屁股)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母质层与环境之间发生了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形成土壤腐殖质和粘土矿物,发育了层次分明的土壤剖面,也出现了具有肥力的土壤。

一、成土因素学说(重点来啦)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因素学说

函数关系方程

∏=f(K,O,E,P )T

∏为土壤;K为气候;E为岩石; P为地形;T为时间;O为生物

基本观点

1 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 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3 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形成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 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规律。

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下内容点一定要记下来,这些内容可是将来你要写在卷子上面的内容哦)

(一) 母质因素 (背+理解)

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母质的特性。

② 母质层具有不同的质地层可影响土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

③ 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

④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二)气候因素(背+理解)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三)生物因素(背+理解)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因素。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在以有机生物残体形式聚集于母质表层,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各种昆虫等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它们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 。

(四)地形因素(背+理解)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

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五)时间因素(背+理解)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年龄)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成熟度)

(六) 人类生产活动 (背+理解)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 。

真题见视频,我就不放在这里了。

考点3、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记住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

生物小循环 ,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

考点4、 主要成土过程(第二个重点来咯,十三个都背吧,你可以的!)

1. 原始成土过程 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即后生长藻类, 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2. 灰化过程 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3. 粘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4. 富铝化过程 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5. 钙化过程 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6. 盐渍化过程 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集过程。

7. 碱化过程 土壤吸收复合体上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30%以上,pH大于9, 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8. 潜育化过程 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还原的过程

9. 潴育化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0. 白浆化过程 土壤表层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11. 腐殖质化过程 在生物因素影响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12. 泥炭化过程 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的累积过程。

13. 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 在人类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性培育下,使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武汉大学 2008年真题】简答题: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及成土过程。

【南京大学 2009年真题】问答题:叙述五种成土过程及其相关的气候特征,然后再说明五种土壤退化的类型和原因。

考点5、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类(不用背)

(一)国外土壤分类

1. 前苏联

强调土壤的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以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土壤形态、土壤物理、土壤化学、矿物及生物等)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土壤分类系统中分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等8级。

2.美国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背)

分类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划分只要一句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用于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土壤分类系统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级,共分出11个土纲。

(二)中国的土壤分类

1.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以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基础。 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共分12土纲,27亚纲,60土类,234亚类。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以定量化、标准化为特点。

考点6、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第三个易考点来啦,送分题送分题!!!)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指广域土壤与大气和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它包括由于大气候生物条件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带的三维成土分布因素函数 s=f(W*J *W) 式中 s 为土壤分布特征;W 为纬度;J 为经度;G 为海拔高度;)

(二)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背+理解)

1.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背+理解)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 ,地带性土壤大致呈平行于纬线并以纬线呈带状分布两种表现形式:

全球性的( 由北而南的冰沼土带、灰化土带和砖红土带)

区域性的

2.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背+理解)

海陆分布的态势不同,水分条件和生物因素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带从沿海向内陆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分布。

(三) 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减,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垂直带谱由繁到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由湿润到半湿润,半干旱及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不是考点的考点7、 世界土壤分布(了解一下,基本专业素养)

亚欧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在大陆内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及砖红壤等;在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

非洲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呈对称性地带分布依次为砖红壤、红壤、红褐土、红棕土、荒漠土。

澳大利亚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呈半环状,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河西部依次分布为热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红棕壤、红褐土、灰钙土、荒漠土。

南北美洲土壤分布规律

北美洲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延伸,土壤表现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布,由东而西土壤类型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东部因南北走向山体不高,土壤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

考点8、土壤分类(有木有发现它正好与13种成土过程对应呀)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考点9、土壤退化(这是道送分大题,背!)

(1) 土壤侵蚀:土壤的侵蚀按照营力不同分为水蚀和风蚀,风蚀主发干旱区,说土地荒漠化现象之一。湿润区则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

(2) 土地荒溴化:广义的荒漠化是指土地变得干旱,植被趋势减少和难以生长,地表物质松散,易被外力吹的沙化现象。

(3) 土壤退化:土的退化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化学性质改变,土壤质量和生产カ下降的現象。如土壤受侵变浅,板结,结构破坏:土壤盐渍化,酸化,沙化,有机质含量减少和营养元素亏缺等

(4)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许多渠道,污染物的类型也较多。但比较突出和典型的是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污染;

【武汉大学 2009年】论述题:土壤退化类型,过程机理及其对粮食安全影响。

【南京大学 2012年】问答题:说明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和耕地退化的概念及彼此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 2008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侵蚀。

土壤

写在前面的话:土壤这一节看过我视频的小可爱肯定都知道,与水文和大气比他就是小菜一碟啦,理解难度不是很大,易考大题的点:成土过程,成土因素,土壤分异规律,土壤污染等。这些一定要理解掌握哦。

考点1、土壤基本概念(背)

土壤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 。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首都师范大学 2013年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 2011年真题】

【西南大学 2009年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 2007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肥力。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背,看思路)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 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1 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 、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 土壤圈 与水圈 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 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记点)

1 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

2 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壤圈的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

3 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动态变化,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土壤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优化模式。

4 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包括自然与认为条件下的土壤圈内不同土壤类型历史演变;现代成土过程基本特性变化预测 ;土地退化,土壤痕量气体的通量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5 土壤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胶体表面的性质。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化学行为,土壤水分性质,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性质,根据主要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土壤有机质组成,性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由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这几个层记住):

腐殖质聚集层(A)

过渡层(B)

母质层 (C)

1967 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

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 (E)

淀积层(B ) 母质层 (C) 母岩层(R)

耕作土壤剖面(复试的时候老师就提问了我这个问题)

•耕作层(表土层) 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表层和肥熟表层。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心土层(生土层) 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底土层 (死土层)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兰州大学 2014年真题】简答题: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带性土壤为例,说明其发生层次和在野外可观测到的特征。

【武汉大学 2013年真题】简答题:简述土壤剖面及其形成。

【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真题】简答题:绘出典型的土壤剖面图,给出各层名称,说明其主要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剖面和土壤发生层次。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真题】论述题:试论述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看看就行了)

土壤颜色

• 根据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 土壤颜色是土壤分类的和命名的重要的依据之一,如用颜色命名的 红壤,黄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

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白色 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 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 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

棕色 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

紫色 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绿色或蓝色 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土壤质地(这个背下) 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块状、核状、柱状、棱状、片状

松紧度 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孔隙 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

土壤湿度 土壤的干湿程度,反应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新生体 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集的生成物。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可以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侵入体 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

 

土壤的物质组成 (重点背)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一些活的微生物, 按重量矿物质占95% 。液相和气相占50%,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

(一)土壤矿物质(背)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 土壤矿物主要组成元素 地壳中已知的90都种元素土壤中都存在,按成因可以分为土壤矿物质基本上来自成土母质,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 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质 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此生氧化物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二) 土壤有机质(背)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生成的物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水质素、含硫含磷化合物。 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

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有机质的转化两个过程

1 矿物化过程 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 与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有机质的过程

2 腐殖质化过程 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色高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 土壤有机质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断供应植物吸收利用。

2.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代换能力,可以大量吸收保存植物养分,以免淋溶损失。

3. 土壤有机质和氨基酸等是络合剂,与钙镁铝形成稳定性络合物,能提高无机磷酸盐溶解性。

4. 二、三羧基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能力较强,有活化土壤微量元素的作用。

5. 土壤有机胶体是一种具有多价酸根的有机弱酸,其盐类具有两性胶体的作用,有很强缓冲酸碱的能力。

6. 腐殖质是胶结剂,能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耕作。

7. 腐殖质色暗,可增加土壤吸热能力,同时其导热性小,有利于保温。

(三)土壤水分 (背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重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因子,而且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它存在于孔隙中。

土壤水分的来源及消耗

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用水,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几少量的土壤水 。 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利用和蒸腾,水分的渗漏和径流

土壤水分平衡

△水=水收入-水支出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吸湿水 土壤颗粒表面张力所吸收的水汽,不能移动, 植物不能吸收。

毛管水 毛管孔隙中毛管力所吸附保存的水分,是自由液态水, 是土壤中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有两种: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

重力水 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沿土壤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

(四)土壤空气 (了解与大气的不同)

•主要来自于大气,组成成分和大气基本相似,质和量上与大气有所不同。

•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气含量比大气低。

• 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大于70% ,大气中小于4%,相差甚远 土壤固氮微生物能固定一部分氮气,增加土壤氮素含量,而土壤中进行的硝化作用和氮化作用,氮素又转化为氮气和氨释放到大气中,二者基本保持平衡。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背土壤机械组成)

(一) 土壤机械组成 (背概念)

组成土壤的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的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的土壤质地的性质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运动,也影响养分的转化(质地和有效水容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类型,含粘土高的土壤易形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例大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结构;粗砂无法团聚。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mm之间的物质。

土壤胶体的种类:按其成分和性质有三类:

土壤矿物质胶体,包括次生硅酸盐,简单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

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中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通过各种键(桥)力相结合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表面和表面能 ;2)带电性 ;3)分散和凝聚性

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表面与溶液介质中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相交换。

(三)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是土壤中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液中所含物质有以下几类:

不纯净降水及其在土壤中接纳的溶解性气体

无机盐类

有机化合物类

无机胶体类

络合物类

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解离出H+和HO –数量中和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m+ +n 电子≒还原剂 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加酸或加碱时具有缓冲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淡灰色部分看一下就行。作为了解。

考点2、成土因素(大题及其易出,不会就打屁股)

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并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母质层与环境之间发生了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形成土壤腐殖质和粘土矿物,发育了层次分明的土壤剖面,也出现了具有肥力的土壤。

一、成土因素学说(重点来啦)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因素学说

函数关系方程

∏=f(K,O,E,P )T

∏为土壤;K为气候;E为岩石; P为地形;T为时间;O为生物

基本观点

1 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 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3 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形成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 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特别是有由极地经温带至赤道的地带性规律。

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下内容点一定要记下来,这些内容可是将来你要写在卷子上面的内容哦)

(一) 母质因素 (背+理解)

岩石风化的产物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母质的特性。

② 母质层具有不同的质地层可影响土壤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

③ 不同母质对土壤的次生矿物有影响

④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二)气候因素(背+理解)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而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三)生物因素(背+理解)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因素。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在以有机生物残体形式聚集于母质表层,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土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释放其中潜藏的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促进土壤肥力不断发展;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各种昆虫等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它们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 。

(四)地形因素(背+理解)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

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五)时间因素(背+理解)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年龄)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成熟度)

(六) 人类生产活动 (背+理解)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 。

真题见视频,我就不放在这里了。

考点3、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记住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

生物小循环 ,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

考点4、 主要成土过程(第二个重点来咯,十三个都背吧,你可以的!)

1. 原始成土过程 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岩石风化物上着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即后生长藻类, 再后生长地衣、苔藓,它们开始积累有机物并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2. 灰化过程 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3. 粘化过程 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

4. 富铝化过程 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5. 钙化过程 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6. 盐渍化过程 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集过程。

7. 碱化过程 土壤吸收复合体上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30%以上,pH大于9, 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8. 潜育化过程 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还原的过程

9. 潴育化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程

10. 白浆化过程 土壤表层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

11. 腐殖质化过程 在生物因素影响下,在土体中尤以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12. 泥炭化过程 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的累积过程。

13. 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 在人类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性培育下,使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武汉大学 2008年真题】简答题: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及成土过程。

【南京大学 2009年真题】问答题:叙述五种成土过程及其相关的气候特征,然后再说明五种土壤退化的类型和原因。

考点5、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类(不用背)

(一)国外土壤分类

1. 前苏联

强调土壤的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以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土壤形态、土壤物理、土壤化学、矿物及生物等)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土壤分类系统中分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等8级。

2.美国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背)

分类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量的土壤属性,土壤类型划分只要一句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用于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土壤分类系统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级,共分出11个土纲。

(二)中国的土壤分类

1.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以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基础。 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共分12土纲,27亚纲,60土类,234亚类。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以定量化、标准化为特点。

考点6、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第三个易考点来啦,送分题送分题!!!)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指广域土壤与大气和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它包括由于大气候生物条件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土壤带的三维成土分布因素函数 s=f(W*J *W) 式中 s 为土壤分布特征;W 为纬度;J 为经度;G 为海拔高度;)

(二)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背+理解)

1.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背+理解)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 ,地带性土壤大致呈平行于纬线并以纬线呈带状分布两种表现形式:

全球性的( 由北而南的冰沼土带、灰化土带和砖红土带)

区域性的

2.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背+理解)

海陆分布的态势不同,水分条件和生物因素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带从沿海向内陆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分布。

(三) 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递减,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按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垂直带谱由繁到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由湿润到半湿润,半干旱及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

不是考点的考点7、 世界土壤分布(了解一下,基本专业素养)

亚欧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在大陆内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及砖红壤等;在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

非洲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呈对称性地带分布依次为砖红壤、红壤、红褐土、红棕土、荒漠土。

澳大利亚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呈半环状,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河西部依次分布为热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红棕壤、红褐土、灰钙土、荒漠土。

南北美洲土壤分布规律

北美洲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延伸,土壤表现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布,由东而西土壤类型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东部因南北走向山体不高,土壤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

考点8、土壤分类(有木有发现它正好与13种成土过程对应呀)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考点9、土壤退化(这是道送分大题,背!)

(1) 土壤侵蚀:土壤的侵蚀按照营力不同分为水蚀和风蚀,风蚀主发干旱区,说土地荒漠化现象之一。湿润区则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

(2) 土地荒溴化:广义的荒漠化是指土地变得干旱,植被趋势减少和难以生长,地表物质松散,易被外力吹的沙化现象。

(3) 土壤退化:土的退化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化学性质改变,土壤质量和生产カ下降的現象。如土壤受侵变浅,板结,结构破坏:土壤盐渍化,酸化,沙化,有机质含量减少和营养元素亏缺等

(4)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许多渠道,污染物的类型也较多。但比较突出和典型的是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污染;

【武汉大学 2009年】论述题:土壤退化类型,过程机理及其对粮食安全影响。

【南京大学 2012年】问答题:说明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和耕地退化的概念及彼此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 2008年真题】名词解释:土壤侵蚀。


相关话题/自然地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自然地理学考研知识点—生态部分
    生态部分写在前面的话:生态部分的内容应该是气、水、土、生、地五大模块中最简单的模块了。需要理解的难点比较少,主要是背诵的内容,分值也比较小。下面我们来看。考点1、地球上的生物界(加粗部分重点看,了解即可)它采用的等级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又称物种,是生物分界的基本单位。种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29
  • 2009年河海大学466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3-01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绪 论 第1章 地 球 第2章 地 壳 第3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4章 海洋和陆地水 第5章 地 貌 第6章 土壤圈 第7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8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绪 论 第1章 地 球 第2章 地 壳 第3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第4章 海洋和陆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2-25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地 球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题详解第2章 地 壳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2-25
  •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1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2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3篇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4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法、原理与实例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2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3篇 圈层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2-25
  •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篇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1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2-25
  • 2020云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and环境考研真题
    作者: 其月目兮 时间: 2019-12-31 12:29 标题: 云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and环境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太阳系 2逆温层 3霜期 4风化作用 5主要造岩矿物 6自然区划 二、简答题 1简述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和特征 2沉积岩的类型 3世界地震带分布 4简述迷雾的地理分布 5.简述河流分类的原则 6.土壤质量指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1-01
  • 201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地理学+地理学考博真题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考博题 专业:自然地理学 科目:自然地理 1.人地关系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2.数字地球的框架内容。 3.论述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状况。 4.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运用 专业:地理科学概论 1.论述近5年来地理学有哪些热点与新的结论。 2.地理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29
  • 最新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20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2-10
  • 西南大学2019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自然地理学》重考的通知
    各位考生:西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625)试题内容泄露,为坚决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认定2018年12月23日上午举行的《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625)考试无效,对该科目组织重考。现将重考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到时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2019年湖北师范大学845自然地理学考研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师范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科目代码:845)一、考查目标《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地质、地壳、大气和气候、海洋和陆地水、地貌、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35自然地理学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西南大学2019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自然地理学》重考的通知
    各位考生:西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625)试题内容泄露,为坚决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认定2018年12月23日上午举行的《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625)考试无效,对该科目组织重考。现将重考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到时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2009年广州大学自然地理学(B卷)考研真题
    2009自然地理学(B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矿物 2城市气候 3土地 4 流量 5 季风 6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 1土壤资源有哪些特点? 2简述喀斯特作用发生的条件。 3简述流水在地貌发育中的作用。 4简述季风形成的原因。 5按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哪几种? 6浅谈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