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社会责任:(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答题)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这一定义假设企业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我们的前提是,所有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都会遵守颁布的所有法律。同时,这一定义将企业看作一种道德机构。
社会义务:是工商企业参与社会的基础。一个企业当它符合了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它已经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
社会响应:企业对社会压力作出反应的能力。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前者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寻求基本的道德真理;后者由社会准则引导的。
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方面,按照古典的观点:认为管理唯一的社会责任是使利润最大化。(如果社会责任行为降低了利润和股息,那么鼓股东损失,如果必须降低工资和福利来支付社会行为,那么雇员遭受损失;如果用提高价格来补偿社会责任,那么消费者遭受损失;如果市场不接受更高的价格,销售额降低,那么企业就不能生存。)古典学派观点的缺陷:他们有时间框架。
另一方面,站在社会经济的立场上:认为管理的责任不仅是使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和增加社会财富。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第二目标,而不是第一目标,公司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社会经济观的支持者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他们必须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骗性的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保护社会福利
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论据有: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企业形象,改善氛围,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利的平衡,股东利益,起源的拥有,以及防止社会弊端的优越性。
反对的论据有:社会责任违反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冲淡组织使命,成本太大,给予工商企业太多的权利,要求工商业企业不具有的技能,缺乏明确说明的责任,和缺乏公众的广泛支持。
利害相关者:(吴小波2004年研究生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是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包括:政府机构、工会、雇员、顾客、供应商、所在社区及公众利益集团。所以,利害攸关者是环境中受到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形成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效应。
起因相关营销:是指实施直接由利润驱动的社会行为,其背后的思想是发现公司产品和服务相吻合的社会原因,然后以互利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
三种不同的道德观:
第一种是道德的功利观:即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制定决策的一种道德观点。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绝大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积极的一方面,功利主义者鼓励效率和生产力,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消极的另一方面,它能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当那些受影响的部门缺少代表或没有发言权时更是如此。功利主义还会造成一些利害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第二种是道德的权利观:这是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有关的观点,包括隐私权、良心自由、言论自由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权利观的积极一面是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但消极的一面是它也能造成一种过分墨守成规的工作气候,阻碍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
第三种是道德公正观理论:这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加强和贯彻规则。优点公正观保护了那些其利益可能未被充分体现或无权的利害攸关者,缺点但它也会降低风险承诺、创新和生产率的权利意识。
大多数管理者持功利观。因为它与效率、生产力和高利润等目标一致。但往往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管理者往往会发现自己正面临着道德的困境。
影响道德的因素:一个管理者行为道德与否,是1管理者的道德发展阶段,2他的个性特征,3组织结构设计,4组织文化和5道德问题强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管理者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 前惯例:仅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按怎样对自己有利制定决策,并按照什么行为方式会导致奖赏或惩罚来确定自己的利益。
(2) 惯例: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遵守法律,对重要人物的期望作出反应,并保持对人们的期望的一般感觉。
(3) 原则:受自己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个人道德原则的影响。它们可以与社会的准则和法律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两种个性变量: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影响着人的行为:
自我强度: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度量。自我强度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更可能克制冲动,并遵循自己的判断。
控制中心:是衡量人们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程度的个性特征。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一生中会发生什么事全凭运气和社会。
综合道德计划:一个综合道德计划应包括经过甄选去除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求职者,一个成文的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划,高层管理的承诺,明确的现实的工作目标,道德培训,综合绩效评价,独立社会审计和正式的保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