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班笔记(微观部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1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应下降,处于规模不经济时,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
规模经济与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为内在经济和不经济。
12、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现象。当一个行业拥有众多厂商时,只要整个行业的规模和产量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与企业相关的某些外部条件的改变。即使个别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可能没有任何变化,但外部条件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如果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使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这种现象就成为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时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而产生的。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这里的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时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 规格 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 售后服务等方面也相同。
第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第四,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2、厂商的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计算题)
3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p190的分析)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各种情况(看看,一般不会考)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6、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数学公式:令反供给函数P=f(Q),且价格为P 时厂商的供给量为Q ,则生产者剩余为:PS= P  Q — ,式中,PS为生产者剩余的英文简写。(最好能把图画上)
7、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这是个分析题(看看)
8、厂商进出一个行业,(这仍然是个分析题,一般不会考)
9、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 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递增行业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其长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行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的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作市场价格。
2、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第三,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第四,自然垄断。
3、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4、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因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原因分析,要看P217)
5、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6、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者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7资本回报率管制 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
资本回报管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麻烦,第一,什么事“公正的”资本管制率?其客观标准时什么?这往往是难以决定的,管制机构和被管制企业经常在这一问题上纠缠不休。第二,作为资本回报率决定因素的厂商的未折旧资本量往往难以估计。不仅如此,在关于资本量和生产成本方面,被管制企业和管制机构各自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被管制企业总是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第三,管制滞后的存在,使得资本回报率管制的效果受到影响。由于计算、规定和颁布执行资本回报率都需要时间,所以,当厂商的成本和其他市场条件发生变化时,管制机构不可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即执行新的“公平”的资本回报率管制,这就是所谓的管制滞后。
8、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9、非价格竞争的原因:价格竞争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来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
采取价格竞争的基本原则:非价格竞争也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也必须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
非价格竞争的作用:强化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也适应了消费者的某些需要;增强了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依赖程度,使得厂商加强了对自己产品的垄断程度。
10、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市场的特征:厂商数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产品既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之间同样存在激烈竞争;厂商之间相互依存;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
寡头市场的形成原因:规模经济;对关键生产资源供给的控制;专利或专有技术;政府的特许。
11、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p235,p239,好好看看)
1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惟一策略都是最优的。
13、博弈均衡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提出的。
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他边际生产力。
评价:该理论认为边际生产力就是边际产品或边际收益,没有考虑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2、引致需求:又称派生需求,是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之为直接需求。
3、边际产品价值:是指投入劳动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在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VMP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销售价格之乘积:VMP=P*MPP 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产品的销售价格随销售量增多而下降,这时投入劳动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的边际产品价值将不再是P*MPP ,而是MPP *MR(边际收益)。
4、边际要素成本
厂商在决定使用多少生产要素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即追加1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收益MRP能否补偿使用该单位要素所需支付的成本。这种成本即增加1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可称为边际要素成本(MFC)。同使用要素的收益情况相似,MFC的变化也取决于要素的市场结构。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不变且等于要素的价格比如说劳动的价格(W),即MFC=W;如果该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将随着要素需求的增加而递增且总大于要素价格。
5、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MFC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MRP=MPP*MR=MFC=W
6、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由于边际物质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
7、本章计算题很重要。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要素供给理论
主要考察消费者的要素供给行为。
合理构成:基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中间要素的供给理论,可以归属于一般产品的供给问题;基于消费者效应最大化原则的原始要素的供给理论。
2、要素供给问题的实质:消费者如何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要素供给的原则:效应最大化的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3、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p297
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就越愿意用多劳动来替代闲暇。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反映的则是工资率越高,个人越有条件以较少的劳动就能换得所需要的收入和消费品,因而就越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即劳动的供给。这两种效应都是工资率提高的效应。当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们劳动供给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而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正值。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的供给量则可能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负值。工资率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将会大于替代效应。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曲线会从向右上方倾斜转为向左上方倾斜,将所有劳动者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形成的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也就会呈向右上方倾斜转向向左上方倾斜的后弯曲的曲线。
4、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5、经济租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越陡,经济租金越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
6、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即有:    Q=L*MR +K*MR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则Q< L*MR +K*MR ;如果规模报酬递减,则Q>L*MR +K*MR 。
7、洛伦兹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上就是洛伦兹曲线。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8、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9、注意课后的问答题。
10、第八章和第九章的计算题常考。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供求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单一市场达到的均衡状态。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这种把单个市场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成为局部均衡方法。
2、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的状态,相应地,把所有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的方法,称为一般均衡方法。一般均衡存在并不意味着均衡是唯一的。
3、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么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4、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它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额各种政策问题。换句话说,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配置,简言之,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
5、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优于另一种,而没有人认为其劣于另一种,则从全社会来看该种状态也较优。
帕累托改进: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其他人的状态变坏。
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否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资源配置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6、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记住公式)
7、效应可能性曲线表示给定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后,另一个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高效应水平。
曲线内的任何点都是非效率的,曲线外的任何点都是无法实现的,从曲线上的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会降低一个人的效用。
8、社会福利函数(最好用课后题解析书上的答案)
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可以表示为:W=(U ,U )。式中,W表示社会福利,U ,U 表示两个人的效用水平。
9、阿罗不可能定理
社会福利函数的形成,就是在一直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但是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10、均衡的多样性(了解)
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11、惯性
由于改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使初试状态是低效率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就是“维持现状”,这就是所谓的初始状态的“惯性”。
12、效率优先 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效率,把效率当做决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的要素。
1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详细点)
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促进机会均等;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人的垄断性收入;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
14、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认真看看)
税收政策,政府支持,其他措施。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重要)
1、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表现有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2、    寻租,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享受垄断的好处,厂商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向政府官员行贿等。这种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即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活动。
3、    外部性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的实质在于: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并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4、    外部性分类
外部经济: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所谓“外部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5、    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    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征税,目的是是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税额=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予以补贴,目的是使企业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补贴=社会成本—私人利益。
(2)    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企业合并可以使外部影响内部化,合并后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等于社会成本与收益。
(3)    使用规定财产权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由于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6、    科斯定理
(1)    内容: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说明:财产权无论是自有的,还是购买的,都构成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出售财产权,就可以获得收益;否则,就意味着遭受本可以出售获益的机会成本。
(2)    结论: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干预,只要明确外部影响的所有权,同样可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7、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该商品。
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把既没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而把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8、    公共选择理论
(1)    集体选择规则,集体选择就是所有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一致同意规则,多数规则,加权规则,否决规则)
(2)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理论模型(成本模型,概率模型)
9、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比较低的原因:缺乏竞争、机构庞大、成本昂贵
解决政府官员制度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做法是:第一,使公共部门的权利分散化。第二,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第三,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第四,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9、    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信息不对称是指有些人庇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
10、    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供求关心,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11、    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12、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可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分割关系,同时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13、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14、    课后题好好看,最好记住。
 


相关话题/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