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开建经济学说史课后题(第二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4
第一,斯密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是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因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斯密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但他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注:加注黑体字的部分为对斯密价值理论评价。以下同。)
第二,斯密价值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价值决定的见解。他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斯密的上述论断表明,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克服了配第的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的错误观点。
第三,斯密还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认为它们在同样单位的劳动量是不等的。
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是不彻底的。当他在进一步考察什么劳动决定价值时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规定,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所能支配的或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他认为,在初期野蛮社会,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因为那时耗费的劳动和购买的劳动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产生以后,这两个劳动量就不相等了。价值不再由耗费的劳动所决定。由此,斯密还得出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庸俗理论。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学派最成熟的理论。他批评斯密价值学说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正确思想,对劳动价值论作了最充分的表述和发挥。
第一,指出斯密认为没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的错误。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以没有交换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不会有交换价值,事实上,他已经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二,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批判了斯密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在批评斯密的前一种观点时,他指出购买的劳动和耗费的劳动是两个不同的量,不应树立两个价值标准,商品价值只能由耗费的劳动决定。在批评斯密的后一种观点时,李嘉图认为,价值是第一性的因素,分配是第二性的因素,商品价值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此以前都是由劳动决定的。
李嘉图对斯密的批评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他自己的局限性。首先,同斯密一样他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其次,把资本主义看成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对斯密已经观察到的简单再生产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渡中的变化视而不见。
第三,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作了深入第分析。首先,承认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只停留在研究两者的数量关系上。其次,指出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活劳动)还有间接劳动(物化劳动),强调资本(生产资料)不创造新价值,只把自己的价值加到产品中去。但他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不能说明新价值的创造和的转移是如何同时进行的。最后,他已经认识到,决定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但他错误地把农产品的价值决定套用到工业品上,认为工业上也是最差生的耗费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最高峰,它蕴含许多科学的内容。但是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方法论上的缺陷,使得他的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理论体系遇上了两大不可克服的矛盾,即价值规律通剩余价值规律的矛盾和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这两大矛盾最终不仅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也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陷入了绝境。最后从这种绝境中找到出路的是马克思。
3、评析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李嘉图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把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限度内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整个理论体系存在两大不可克服的矛盾,对于这两大矛盾,李嘉图及其后继者都无法解决,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李嘉图体系的第一大矛盾是, 价值规律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或利润规律)的矛盾。
李嘉图不能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他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没有建立劳动力商品及其价值决定的理论,错误地把劳动当作商品。李嘉图指责斯密把耗费掉的劳动与购买到的劳动混为一谈,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李嘉图不仅不知道斯密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而且自己也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在他看来,劳动的价值、或劳动的报酬是由工人在一定社会内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劳动的价值为什么是这样决定的呢?他的回答求助于供求关系,认为供求关系会使劳动的市场价格与工人生活必需品价值趋于一致。
第二大矛盾是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或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
对于第二个矛盾,李嘉图先是对他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必要修改,认为工资的变动也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一个因素,这实际上宣布价值规律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情况下失效了。为了坚持劳动价值论,他又说这种影响轻微的,他只好宣布价值和生产价格不相符只是一种例外。其实是李嘉图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不知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是围绕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因此资本家按价值出售商品是偶然的,而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则是经常地。在个别企业中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致是偶然的,而按生产价格出售则是经常的。在个别企业中生产价格与价值往往是背离的,但就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额和生产价格总额却是相等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它恰恰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改变的必然结果。李嘉图由于没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也就无法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马克思建立了平均利润和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转化为市场价格的过程。
4、李嘉图是如何说明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
李嘉图在他的分配理论中,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工资和利润、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是他对分配理论的主要贡献。
第一,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李嘉图始终撇开不变资本,只与工资相对应来分析利润。所以他实际上是在利润的名义下分析剩余价值的。李嘉图认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他还研究了利润量的变化规律。他断定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在他看来,由于商品价值分成工资和利润两部分,那么,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上涨,利润就下降,工资下降,利润就上升。工资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所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工资也下降,这会引起利润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时,生活资料上升,工资也上升,这会引起利润下降。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动的最终原因。在这里,李嘉图特别指出工资与利润按相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但李嘉图的分析也存在缺陷:他把工资和利润按相反方向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普遍的唯一规律,实际上之研究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忽略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方面,李嘉图始终没有对剩余价值本身进行分析。
第二,地主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其整个经济理论中十分出色的一部分,他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地租的起源。他把地租定义为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认为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位置差别。他以由优到劣的土地耕作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说明地租的产生。他认为,在一个国家早期,人少地多,没有人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地租。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不得不去耕种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耕种较差土地花费较大的劳动量,农产品的价格也必然由劣等地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与劣等地相比,较好的土地可以收获较多的农产品,其产品价格在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以外,还有一个余额,这个余额可以转化为地租。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存在不少缺陷:一是他把地租产生的条件看成是地租产生的原因,不了解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其二是只承认级差地租,不承认绝对地租;其三是把从优等地到劣等地耕作的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为地租的理论基础是不必要的。
但是,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意义。他认为,随着人口和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涨,地租会不断提高,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工资提高,工资的提高意味着利润下降,所以,地租的增加也就是利润的减少。这样李嘉图通过工资这个环节揭示出了地租与利润的对立。他的地租理论在当时为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谷物法》提供了理论武器。
5、评述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是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中心。他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地租来源、性质和涨落。把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发展到顶点。
第一,地租的性质。他区分了地租、土地资本的利息和资本家的利润这三个概念。他认为在地主的名义地租收入中不全是地租,也可以存在土地资本的利息和资本家的利润。真正的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事实上地租是投入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这就说明了地租的性质。
第二,地租的产生。李嘉图并没有把地租看作是自然力的产物,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级差地租。他认为,地租存在必须有两个前提:土地有限性;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位置差别。“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无限,质量也不是相同的。”,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了地租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量取决于不同质量地块上劳动生产率的差额。这里,他所讲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
第三,地租的变动趋势及其后果。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租和货币工资必然上涨,实际工资和利润必然下降。,这是由于人口的自然繁殖、土地肥力和报酬递减这两种因素造成的。他通过工资这个环节,论述了地租和利润的对立。他以此来证明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劳动与资本的利益是对立的。
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评析。我们认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包含三大贡献,五个不足,八个方面。(1)李嘉图有意把地租论和劳动价值论联系起来,纠正了魁奈、斯密等人所认为的地租“纯粹是自然的恩赐”,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等错误观点。(2)李嘉图研究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确认地租农业中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地租的实质。(3)李嘉图从利润与工资的对立中引证出利润与地租的对立。这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而且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李嘉图的这些贡献没有被以后的西方经济学者所发展,这些经济学者只是吸收了他的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1)李嘉图不了解地租的历史性和社会性;(2)李嘉图混淆了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产生的原因;(3)李嘉图把级差地租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是不恰当的。(4)李嘉图把级差地租的形成同耕作顺序由联系起来是片面地。(5)李嘉图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是不科学的。
6、评述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为了论证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说。
第一,比较成本说的基本内容是: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在生产中成本比较高的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也应从国外进口为有利。这就是比较成本学说。
第二,比较成本说的合理的科学因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是为当时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开拓国际市场作论证的,是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一学说对于各国通过外贸来发展生产,特别是对于很少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政策,建立出口基地,不能不说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第三,比较成本说的局限。其一,比较成本的可变性;各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只按原有的国际分工,强调既有优势下的贸易秩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利于先进国家,而不利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其二,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价值规律失效,这是由于他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
第八章
1、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
(1)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称他的学说为经济浪漫主义。
(2)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他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
(3)西斯蒙第在价值、利润、工资和货币等观点上接受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做了一些补充,但他又得出了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结论,即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
(4)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重要贡献。
2、西斯蒙第提出的“新原理”与英国古典经济学有何不同?
西斯蒙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认为英国古典学派只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是有缺陷的,人们用劳动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为财富而创造财富。英国古典学派单纯追求财富的增加,无视人们的享受,不了解“财富正是属于人而且为人所享受的”,结果在英国造成国家财富虽急剧增加了,但人民却更加贫困的状况。
西斯蒙第认为应该对英国古典学派理论进行“修正”或补充,不仅要研究财富,而且要研究人的享受。他认为:“财富既然是人的一切物质享受的标志,我们就应该使它给所有的人带来幸福;我们必须使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这些人口之间进行财富分配时必须按照这样一个比例,即如果没有特大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为生活所苦。”
西斯蒙第把物质福利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时把国家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及进行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
3、怎样理解西斯蒙第提出的经济危机理论?
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
(1)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人,从而降低了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支配,资本家为了击败竞争者,占领市场,纷纷采用大量生产、低价售卖的政策,为此,必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因此,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下,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人不足,这将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人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的贡献:第一,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是他在经济学说史上最主要的贡献,经济危机理论既是他全部经济理论的归结。第二,西斯蒙第的危机理论是消费不足危机论,是思想史上消费不足危机论的首倡人,也是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的第一人。第三,他力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比前人更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和矛盾,从中分析出涉及资本主义本质的问题,否定了资本主义自然、合理、永恒的观念,丰富了古典经济学。
西斯蒙第的危机理论存在错误。第一,没能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就不能抓住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第二,把市场上的产品全部归结为个人生活消费品,忽略了生产消费品。
第九章
1、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出发:(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由此马尔萨斯得出了两个级数的论断: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技术增加;进一步的他提出了两种抑制的主张,即道德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第一,从方法论上来看,马尔萨斯撇开了生产关系,撇开了人的社会属性,谈论抽象的人口法则。第二,他的理论核心:“两个级数增加”的根据是不科学的。第三,从他提出的两种抑制人口的办法来看,他企图告诉人们,贫困和罪恶与社会制度无关而仅仅来源于生育太多,摆脱贫困与罪恶的出路不在于社会改革而在于穷人不能结婚或晚婚和不生育。第四,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最根本的错误是抹杀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规律所起的决定作用。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错误,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其可供借鉴之处。
第一,他说明了社会再生产中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要求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第二,他关于从道德上限制人生殖的本能,以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他第一次倡导大众教育,认识到教育对抑制生育、增进就业的重大作用。第三,他第一次倡导大众教育,认识到教育对抑制生育、增进就业的重大作用。第四,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后,人口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促使了“人口学”的研究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怎样评价马尔萨斯的危机理论?
马尔萨斯批评李嘉图、伊否认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观点。马尔萨斯认为商品绝不是都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而且是利用货币交换的。
首先,财富和价值的关系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马尔萨斯认为,价值增加并不表示财富增加,财富增加依存于生产,而价值(指人们对物品的需求愿望和购买力)的增加则依存于分配,财富和价值的关系就是生产和分配(指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财富的增长和价值的增长保持一致,也就是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之间应保持一致。
其次,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说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再次,“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为了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也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如果资本积累过快,商品生产超过它们所必需的购买力的增加,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相对缺乏,从而产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在经济危机问题上,马尔萨斯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李嘉图相对立的。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他支持《谷物法》,为地主阶级利益辩护的思想武器。不过,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经济学家的重视。
3、评析伊的“三分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并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
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三分法”可以看出:他把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是与他把政治经济学实验科学的一部分相联系的。他在条理化、严格科学规律的名义下,把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研究改变成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抽象地、一般地谈论财富生产、分配、消费替代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和历史的分析。
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
伊“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
4、说明萨伊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影响。
萨伊的价值理论是在“财富的生产”篇中说明的。伊认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而效用又不过是服务,因此,生产不外是提供服务。任何有效劳动,任何提供服务的劳动都可以算作生产劳动。在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是三个要素,它们都提供了服务,共同创造了产品,创造了效用。
萨伊企图用使用价值来说明价值,但使用价值千差万别难以比较,无法测定,于是他转而求助于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他说物品价值是效用的尺度,价格又是测度价值的尺度,而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但市场供求只能说明价格和价值背离的程度,并不能说明价格与价值本身,伊又用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来说明价值,回到生产费用价值论上来。
伊的效用价值论在说明价值上遇到了难以客服的困难,这使后来的经济学家抛弃了他的效用的使用价值的内涵,逐渐发展起一套主观效用价值理论,但他的生产三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推崇和应用。
5、评析“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彻底庸俗化。它既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又抹杀了资本主义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分析收入的根据。
6、什么是“萨伊定律”?
即伊的销售理论。其内容是:伊认为,一种商品总是用另一种商品来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出售就是另一种商品的购买,由此他提出了一个根本命题:供给自行制造需求,以此来否认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这一命题被其追随者称为“萨伊定律”。伊定律的根本错误在于混同了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又把简单商品流通归于物交换。
7、李嘉图学派为何会解体?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后,获得广泛的支持,并以李嘉图为核心形成了李嘉图学派。站在李嘉图对立面的马尔萨斯181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挑起了一场理论上的论战,在马尔萨斯一方也聚集了一批反李嘉图学说的经济学家。
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也日益暴露,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过,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以马尔萨斯、贝利、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利用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而李嘉图学派的代表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力图对李嘉图学说进行宣传和解释。但是,他们在对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理论的解释过程中,由于同李嘉图一样不能解决两大难题,所以,不仅没能克服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的科学与合理因素,这被马克思称为对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庸俗化,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相关话题/经济学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
经济学说史 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平价格: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姚开建经济学说史演示文稿PPT完整版最新
经济管理金融贸易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 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 3分) 1.帕累托改善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市场失灵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二、 论述题(30分,每小题 10分) 1. 考虑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消费者的非劳动收入记为 M , 拥有的时间总量记为 , 劳动时间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2018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经济学院有部分专业一志愿生源不足,现需要接收调剂,具体说明如下:一、接收调剂的专业及指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拟调剂指标 020102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13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经济制度的两种规定 答: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2分) 1.产权制度 2.国际价值 3.相对人口过剩 4.资本经营 二、选择题(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 1分,共 8分) 5.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了抽象法,抽象法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思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一、政治经济学(6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8分)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货币流通规律3.流动资本4.虚拟资本5.资本有机构成6.极差地租二、简述题(每题 7分,共 21分)7.简述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8.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9.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6年中山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6年中山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微观经济学(75分) 1. 请根据相关的微观理论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 6分。 1)为什么对共有资源允许自由进入会产生无效率的结果? 2)为什么两个国家的自由贸易会使两个国家的消费境况都变好? 3)政府对汽油征收汽油消费从量税,并按每个消费者税后的消费量对每个消费者进行 补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分享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沉没成本2.消费者统治3.混合策略均衡4.消费者契约曲线5.通货膨胀税 二、辨析题(每题5题,共30分) 1.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蛛网模型发散。2.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一样的。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2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10分)二、简答题 1.产业资本的运动的两个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13分) 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22013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考研真题一、西方经济学部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市场机制 2.长期竞争均衡3.潜在GDP4.自动稳定器 二、计算题(共30分) 1.(5分)一直某君消费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1 1 33UXY,商品的价格分别为X P和YP,收入为M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