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滤与反渗透的联系和区别:①联系:动力同是溶液的压力,在溶液的压力下,溶剂的分子通过薄膜,而溶解的物质阻滞在隔膜表面上。②区别:超过滤所用薄膜较疏松,透水量大,除盐率低,用以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等,能够分离的溶质分子至少要比溶剂的分子大10倍,主要机理是筛滤作用,工作压力低;而反渗透所用的膜致密,透水量低,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用以分离分子大致相同的溶剂和溶质,所需工作压力高,去除机理是分离过程中伴随有半透膜、溶解物质和溶解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构成,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称为活性污泥。
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mg/L)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重量。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污泥容积指数:(SVI)即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即每单位重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以ml计,即:SVI=混合液30min静沉后污泥溶积/污泥干重=SV%×10/MLSS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即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负荷率:(Ns)实际中F:M值以BOD表示,即Ns=QLa/XV(Q污水流量;La进水BOD浓度;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V曝气池容积)
阶段曝气法:(逐步负荷法)污水沿曝气池池长分段多点进水,使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匀,从而均化了需氧量,避免了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的缺点;同时,微生物在食物比较均匀的条件下,能充分发挥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还可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
延时曝气法:(完全氧化法)其工作长期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不但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而且氧化了合成的细胞物质,是污水处理和污泥好氧处理的综合构筑物。
动力效率(Ep):指1KW.h电所能转移到液体中去的氧量(kg/(kw.h))。
氧转移效率(EA)对鼓风曝气而言:也称氧利用率:指鼓风曝气转移到液体中的氧占供给的氧的百分率,即EA=R0/S×100(%)。S供氧量,R0吸氧量。
充氧能力(对机械曝气而言):是指叶轮或转刷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重量。(kg/h)
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变异,称为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组成的一个生态系。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和工作过程:①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污泥表面积大,且表面多有多糖类粘质层,污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②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污水中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原生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的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获得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在进行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③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污水中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一部分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合成细胞物质成为菌体。为使菌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必须使其凝聚成为易于沉淀分离的絮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