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06 10:01:32 来自: iPad11,6
在“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339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新兴媒介对于受众的感觉和感官延伸是更加深入、更加强大的。 ①互动机制的延伸。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互动机制的延伸。互联网可以完全复制电视的影音功能,而且对人类的感知模式也产生影响。人类之所以能感知,除了拥有中枢神经、感官系统,还因为人类有一套感知机制。互动就是其中的机制之一。没有反馈,感知变得没有意义。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一大体验就是极强的互动性,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摄像、话筒等辅助工具,可以体会到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使得人类即时互动和交流变得非常便捷,因此属于人类互动感知机制的良好延伸。 ②移动机制的延伸和感官重构。 互联网实现了一个“完整的人”,通过它,人类能听、能看、能互动交流,利用互联网传输气味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电子味觉技术也已经得到突破,3D技术作为一种新媒介对个人整体感知的延伸赋予了全新意义。网络融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人们在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时,中枢神经高度涉入,网络成为人的嘴巴、眼睛、耳朵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延伸。在全媒体时代,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媒体的广泛使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众多新媒体与新的传播手段的出现以及媒介间的融合,使人们置身各种媒介的包围之中,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媒介渠道获得讯息,同时深度调用眼睛、耳朵和中枢神经等感觉器官,使感知外部世界的过程具有立体感。这时,人作为一个整体,全身各种感官以及中枢神经都得到了延伸。这些新的媒介技术将促进人类移动机制的延伸和感官重构。 ③新媒介技术对人的延伸带来的问题。 新媒介技术对人类全面感知的延伸也带来了精神沉迷的问题。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是它的虚幻现实特征,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其他媒介是人体个别感官的延伸,而网络新媒介是人们整体感觉的延伸,另外多媒介组合为它提供全面的感觉创造了条件。随着科技和人类提供感觉体验能力的逐步增强,人们将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网络中去,这容易使人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停留在网上,混淆现实与虚幻。2)“媒介是人的延伸”在新媒介技术下的发展。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用户187****7867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大众传播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