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习题(8)

免费考研网/2008-10-04


2.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① 且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② 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③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一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④ 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⑤ 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机能的结构改变。
哺乳类的咀嚼和口腔消化方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例如口腔咀嚼与呼吸的矛盾,食物的粉碎、湿润和酵解问题等),因而引起口和咽部结构发生改变。
① 开始出现肉质的唇,有颜面肌肉附着以控制运动,为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草食种类的唇尤其发达,有的在上唇还具有唇裂(如兔)。唇为人类的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
② 与口腔咀嚼活动相适应,口裂已大为缩小,在两侧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使咀嚼的食物碎屑不致掉落。某些种类(特别是树栖生活类群如松鼠、猴)的颊部还发展了袋状构造,称为颊囊,用以暂时贮藏食物。
③ 口腔的顶壁是由骨质的硬胯(次生腭)以及从硬腭向后的延伸部分——软腭所构成。这个顶壁把鼻腔开口(内鼻子L)与口腔分隔开,使鼻通路沿硬胯、软腭的背方后行,直至正对喉的部位,借后鼻孔而开口于咽腔。
④ 腭部常有成排的具角质上皮的棱,与咀嚼时防止食物滑脱有关。草食及肉食种类角质棱发达;鲸须即为此种角质棱的特化物所构成的特殊滤食器官。
⑤ 肌肉质的舌在哺乳类最为发达。与摄食、搅拌及吞咽动作有密切关系。
⑥ 哺乳类的前颌骨、颌骨及下颌骨(齿骨)上着生有异型齿。分化为门牙、犬牙和臼齿。门牙有切割食物的功能,犬牙具撕裂功能,臼齿具有咬、切、压、研磨等多种功能。

4.哺乳动物反刍类的反刍过程。
当混有大量唾液的纤维质食物(如干草)进入瘤胃以后,在微生物(细菌、纤毛虫和真菌)作用下发酵分解(有时也能进入网胃)。存于瘤胃和网胃内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经食道人口再行咀嚼。咀嚼后的细碎和比重较大的食物再经瘤胃与网胃的底部,最后达于皱胃。这种反刍过程可反复进行,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5.鸟类繁殖季节占区的生物学意义。
①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所以飞行能力较弱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
②调节营巢地区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分布不过分密集,也可减少传染病的散布;
③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雏等活动的干扰;
④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6.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答出其中八点即得满分)
① 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单鼻孔。②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③ 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④ 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无羊膜动物中最原始的尾型。
⑤ 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尚未形成椎体。
⑥ 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脑颅不完整,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外,均覆有纤维组织膜。
⑦ 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隔。
⑧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及一条纵行的螺旋瓣,或称盲沟,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