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06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概念346
答:文学批评既是文学活动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又是文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作为一种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接受范畴,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理性评价活动;从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讲,它又超越了接受范畴,它对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在内都要加以分析和评价。因此,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批评以文学创造的现状和走向以及作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为基本着眼点,以具体的作品和作家的个性创造为对象。
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与历史观点350
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的种原则和方法论,它科学地选择和包容着各种批评形态的合理因素,也作为权威性批评话语形式指导着各种具体批评方法的运用。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曾被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一、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的原因: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理由:
1、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的作品,应该是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结果,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看它是否符合审创造的规律,是否具有美的结构形态和形式韵味,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同时,一切文学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判断作品有没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从而衡定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这就必须要有历史的观点
2、对一切作品的微观解析和具体评价,例如人物塑造、情节场面、结构布局、语言韵律等等,无论多么精细、多么具体,但它只是“目”而不是“纲”,只是树木而不是森林,因而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以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离开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不仅会只见局部,忽略全局,而且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或“南辕北辙”。
3、美学的观点和历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它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对一部作品或一种文学现象然可以从道德的、社会的、心理的、语言符号的,或者文化学的、人类学的、政治党派的等种种角度着手进行,但这种种不同的具体批评,都不能脱离特定批评对象的美学属性和美学构成,也不能脱离批评对象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和所产生的历史条件,更不能脱离批评者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现实要求和美学观念。如果脱离了这一切,批评就成了非文学的批评。例如对一部作品的道德批评,既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来判断其是否道德,也不能离开其“寓教于乐”的基本美学要求去看它所表现的道德及可能的道德影响。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作为指导各种具体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思想,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也是为文学批评实践所证明了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批评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
二、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内涵与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
1、就美学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就是因为拉萨尔违背了文学创作应当从生活出发而不能从概念出发的美学原则。此外,如文学的理想性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相统一的原则,典型人物性格的代表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的原则,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统一的原则,艺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原则,以及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原则,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重要的美学原则。
2、就历史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至少也有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邈,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一方面则是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这才能对作品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确定它在历史中的价值地位和在现实中意义与作用。因此历史的观点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文学批评中的具体应用,同样是一种方法论和原则的启迪和指导。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综合地起作用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任何美学观点总是一定历史过程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例如我们不能完全用古希腊人的美学观点来评价19世纪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也不能完全用“美丑对立”的原则来品评当代的文学现象。
而所谓历史的观点,也就是一种发展的对观点,在文学批评中,这种历史的观点尽管同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都不无密切关系,但落脚点终究是文学作品,是对审美对象给予历史的审视和评价。因此,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是辩证地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具有统一性。

3、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353
答:所谓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是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因而也要有相应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一)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因此,可以说思想标准较为突出地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运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时,要注意三个基本点:
1、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应该是生活现象的真实与历史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即包含着某种必然性的那种偶然的真实,因为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能提供某种真理性的认识,才能显示出即使作家不曾认识到但却包含在作品中的客观的思想意义。
2、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品的倾向性是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对社会生活、对人生命运、对历更废展的趋向等的理解、认识、追求和主张。这种追求和主张总是与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联系的,思想性的正误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加以分析评价,以利于产生积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作品要有进步的倾向性,就是要求作家在艺术地把握世界时能以先进的世界观作指导,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向,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从而引导人们走向进步,自觉地为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而斗争。
3、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一部作品要产生其思想影响,达到思想方面的良好效果,不是靠直接的“理性”教化,而是依赖动人的情感感化,因而必须要“以情动人”;有的作品不一定有明确的思想主张和指向,但却有情感情绪的表现,而这种情感情绪,最终也会影响人的思想灵魂。情感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有高尚的,也有卑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在评价文学产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时,要求分清情感的性质,主张作品从整体上要表现对人的心灵有积极影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感。
(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的三个基本点,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相互联系而且与艺术标准密切相关。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造能力等各种因素在其所创造的产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一般来说,艺术性主要是由作品的文体构成、形象创造和意蕴表现体现出来的;因此艺术标准包含着对文体、形象、意蕴的要求。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可以说是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1、首先是文体的评价,面对文体的外在形态、内部结构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做出分析判断。一种艺术文体是其特有的形式各要素的总和。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语言、结构、表现现手都是其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的文体是否符合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是衡量其有无艺术性或艺术性高低的标志。例如某一文体是否具有节奏韵律,是否形成了对比映照,是否达到了多样统一从而完整和谐,都是文体批评的着眼点。文体批评也是文体的表现力的批评真正完美的文体,语言、结构、手法都不仅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且富于张力和弹性,具有充分的表现力。例如以诗歌而言,在文体批评中,既要注意它是否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等,更要注意这样的“美”还表现着什么样的意味和怎样表现这些意味的。
2、其次是艺术形象的评价。评价作品的形象或情景的高下得失,从总体上说有这样几个着眼点:一是要看是否具有鲜明性,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二是要看是否具有生动性,所谓“呼吸吹动,生气灌注”;三是要看是否具有独特性所谓“独辟蹊径,卓然自立”;四是要看是否具有概括性,所谓“以少总多,情貌无遗”。鲜明、生动、独特而富于概括性的形象,就可能成为“这一个”而达到口新的创造高度。
3、最后,艺术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意蕴的深刻与丰富。意蕴是包含于文体和形象之中又超越其上的韵调、情感、思想和精神。意蕴批评也就是对艺术作品深层的“能指性”批评,情感内涵、哲理内涵、社会思想内涵等的批评。一般来说它要求两个基本着眼点:一是要看其是否深刻,二是要看其是否丰富。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就是讲究既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要有“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由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又可以看到,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越是深层的批评,艺术标准就与思想标准越难分开。例如进入到意蕴批评时,艺术的批评同时也成了思想的批评,甚至在意象批评中,也无法脱离思想的评价。因此,文学批评的标准是整体性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美学的。

4、伦理道德批评355
答: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伦理理道德批评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模式。所谓伦理道德批评,往往以—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化作用。伦理道德批评之所以兴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例如在古希腊和我国先秦时期,美学观念与道德观念几乎是糅合在一起的。古希腊有“美善同体”说,我国先秦有“美善相乐”说,一切令人快乐的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它善。而这种“善”的实质,在当时不过是维护等级制度及“事父、事君的道德要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评《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也即是合乎善的标准,有道德价值。在孔子看来,“郑声淫”,就必须“逐郑声”。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卷三中曾明确要求“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在他看来,像荷马史诗那样亵渎神明的作品不但不能培养公民的德性,反而会败坏人心,所以应该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由此可以看出伦理道德批评的价值尺度主要是一定的道德准则,着重实现作品对人的修德养性的教化作用,正如《毛诗序》所说,诗应用来“美教化,移风俗”。但是,由于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伦理关系是一种历史的关系,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民族地域、不同的阶级阶层中,道德意识、伦理关系、善恶标准都会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具体内涵。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 1、期待视野概念324 答:是由姚斯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支柱,是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思维定向或潜在结构。有三个表现,首先期待视野不同对不同形式、技巧、和风格作品的兴趣与需要也不同,其次期待视野不同对一部作品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不同。最后,期待视野不同,读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 1、文学消费的广义狭义概念299 答: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当论者把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对举时,往往指广义的文学消费。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概念及特征281 答:概念: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一、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二、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三、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一、十二章 叙事作品与抒情作品
    第十一、十二章 叙事作品与抒情作品 1、叙事作品概念及基本特征233 答: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同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的话语类型。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通过口头讲述或吟唱而流传的关于神祇、英雄或祖先事迹的故事,即早期的神话和史诗,这就是最早的叙事文学。如上古时代希腊人的《伊利亚特》、印度人的《摩诃婆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十章 文学典型与意境
    第十章 文学典型与意境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形象、意蕴三层次201 答:文本可分为三个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一)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由于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 1、现实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180、187 答:(一)基本特征: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与逼真性。 1、再现性(内在要求): 再现性是现实型文学最基本的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是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八章 艺术真实
    第八章 艺术真实 1、艺术真实概念及主要特征(不同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高频152 答: (一)概念: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6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七章 文学创造
    第七章 文学创造 1、艺术发现概念126 答: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艺术发现发生时,作家往翻前豁然一亮,心头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因此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3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高频)p98 答:(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 1、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人类为了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3
  • 文学理论童庆炳考研笔记 第四章 文学含义、意识形态属性
    第四章 文学含义、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广义(文化意义)与狭义(审美含义)p46 (一)广义——文化含义 文学有理由被视为文化: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