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的地位——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与中心内容,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内涵和内部构成
1、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2、社会保障基金内涵的理解
(1)第一,社会保障基金是依法设立的,具有强制性,依法正常运行(来源、筹集、储存、运营、管理)。
(2)第二,社会保障基金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特别授权的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有效筹集、合理运用。
(3)第三,社会保障基金是专款专用,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允许挪用。
(4)第四,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3、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
社会保障基金是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建立的基金,它是社会再生产中消费基金的组成部分。
个人消费基金:劳动报酬 个人直接支配
消费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基金 特定的发放
4、社会保障基金的内部构成
(1)社会保障基金的内部构成是与社会保障项目体系相一致的。
我国是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安置基金、其他社会保障基金(残疾人、住房)五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体系中的主体部分,有养老、失业、生育、工伤、医疗保险基金五大类。
(2)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安置优抚的基金来源与形式各不相同。
政府掌握的救助基金 国家财政
A、社会救助基金
民间慈善机构掌握的救助基金 捐款、馈赠
广义:企业和政府的福利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
狭义:政府的福利基金
政府掌握的安置优抚事业费
C、安置优抚基金
社会集团、企业、个人捐助的优抚基金
D、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已经规范化。
二、社会保障中的再分配关系
1、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扣除学说的主要观点
(1)社会保障基金不能认为是来自于剩余产品,它主要应来自于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自于社会总产品)。
(2)社会保障的本质是通过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社会保障分配。
2、社会保障分配的定义
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种活动。
3、社会保障分配关系的定义及其表现
社会保障分配关系是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关系,表现为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引起的以下六种关系。
(1)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A、社会保障基金来自于国家与企业、个人的三方共同负担。国家“财政保底”,纳税人(企业和个人)也缴纳各种税款。
B、政府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在国家与纳税人(企业和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物质利益再分配关系。
(2)企业与企业之间再分配关系
A、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在新企业与老企业中形成了再分配的关系。
B、这种分配关系集中体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上。
(3)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A、企业向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继工资分配(初级分配)之后对职工的再分配。
B、这种方式是中国社会保障分配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
(4)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A、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按照比例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险费,由于享受保险的待遇与缴纳社会保险费之间并无完全对等关系,所以实现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的再分配。
B、这种再分配是社会保障分配的一种基本形式,他实现了劳动者之间的互助。
(5)劳动者自身不同时期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在养老保险中,分配关系在劳动所得期与所的丧失期之间进行。也体现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际转移上。
(6)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这种再分配关系突出表现在由县级统筹逐步向市级、省级统筹过渡的社会保障项目上。也体现在穷地区与富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分配上。
第二节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运营
一、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纵向和横向的公平
(1)通过征集社会保险费用,使得收入者的生活资料和购买力向低收入群体转移,从而实现纵向的公平。
(2)按照一定的原则筹集社会保险费,通过向统一收入层面上的人群分散社会风险,可以形成横向的公平。
(3)如果说纵向公平是救贫扶困的话,横向公平则有防贫的功能。
2、效率性原则
(1)发展、效率和保障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效率是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的前提,没有效率就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运行。
(2)国家负担比例过高,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助长依赖思想,劳动积极性降低;
企业负担比例过高,会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规模,削弱企业竞争能力;
个人负担比例过高,会造成个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投资和生产过程。
3、收支平衡原则——即期平衡(照顾现实)和远期平衡(兼顾将来)
(1)即期平衡(短期平衡、静态平衡):当年或数年内社会保险基金与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
(2)远期平衡(长期平衡、动态平衡):在一段较长的期间,某项社会保险被保险人与用人单位在应缴纳保险费期间的保险基金总和与被保险人在享受该项社会保险待遇期间所需给付的费用总和应保持平衡。
只有即期平衡没有远期平衡会导致保险代际转移,加重下一代负担,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1、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是企业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属于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缴费越高,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企业的人工成本也越高。
复习延伸:为什么说在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或者说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社会保障的水平不宜过高?
2、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第二来源
(1)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A、有助于社会保险互济功能的实现。例如同一缴费率,收入高者多交,收入低者少交。
B、有助于基金的积累。形成人人关心、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良好运行。
(2)实践中,一般都规定个人工资的最低起征标准和最高限额。
3、国家财政补贴
(1)国家财政补贴在社会保障基金中往往处于最终支持者的地位,它在社会保障基金初建时期和社会保险项目遇到困难时特别重要。
(2)一般来讲,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贴可以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形式。
A、直接补贴:财政拨款、发行债券
B、间接补贴:税收减免
4、投资收益(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新加坡和智利)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详见本书P228)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模式)是指依据一定收支平衡原则,确定一定的收费率,以取得社会保险收入的方式。
1、现收现付式(非基金式、纳税式、预筹分担式)
(1)定义:以即期平衡为原则,不考虑积累,确定一个费率标准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社会保险费。
(2)特点:以收定支
(3)优缺点
A、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风险与资金保值增值压力
B、缺点:费率波动大,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难以体现权责关系,易造成代际转移矛盾激化。
2、完全积累式(基金式、预筹积累式)
(1)定义:以远期纵向平衡为原则,综合的预测和制定社会保障待遇与社会保障基金缴费负担。
(2)特点:“先提后用”
(3)优缺点
A、在较长时期中分散劳动风险,提取比率稳定,个人和企业负担小,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稳定。
B、保值升值压力较大(如通胀条件下),科学管理和预测较难,企业和个人将面临偿还旧债和预筹新款的双重压力(在无积累的国家)
3、部分积累式(部分基金式、混合式)
(1)定义: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形式上,一方面采取现收现付式,保证当前开支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采用完全积累式,满足将来开支需求。
(2)特点:吸取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两者之长。现收现付额与积累额之间可随时互相调整补充。(经济好时多积累,经济差时少积累)
复习延伸:中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有别于以上各种,是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的结合,具有创新意义。但也因之前中老年职工没有积累等因素而面临考验。那么中国的这种“统账结合”模式究竟是否合适?为什么?
四、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
1、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率的概念
社会保险费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所在经济单位按规定年限和数额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或是由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按规定自行提留,以应对社会保险开支需求的费用。
社会保险费率是指被保险人(集体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与其工资总额或个人工资收入的比率。
2、社会保险费率确定的方法
(1)总和费率的确定,包括统一费率制、单项费率制和分类费率制三种方式
不同社会保险费率制 |
经费筹集 |
代表国家(举例) |
统一费率制 |
按统一的保险费率统一征收、统一调配 |
澳、加、苏联、东欧 |
单项费率制 |
按项目单独确定保险费率,专款专用 |
中、日 |
分类费率制 |
将若干项目归于一类,按统一费率征收 |
法 |
(2)分项费率的确定,包括有等额费率制、差等额费率制两种方式
不同社会保险费率制 |
经费筹集 |
代表国家(举例) |
有等额费率制 |
按雇员工资确立应缴总额,雇主雇员各付一半 |
美国养老金 |
差等额费率制 |
按雇员工资确立应缴总额,雇主雇员按比例分担,一半雇主负担比例高于雇员 |
意大利老年、残疾、死亡 |
(3)个人费率的确定,包括有累进费率制、均一费率制两种方式
不同社会保险费率制 |
经费筹集 |
代表国家(举例) |
累进费率制 |
将个人工资收入分档次,档次越高,费率越高 |
—— |
均一费率制 |
不对个人工资收入分档次,以相同费率征收 |
中国养老、失业 |
五、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1、社会保险税
A、社会保险税是国家为确保各种社会保险项目所需资金而对雇主(或企业)及受益人征收的一种目的税。
B、开征社会保险税的国家多为采用单一筹资方式的国家,并直接构成财政收入。
2、社会保险统筹缴费
A、由雇主与雇员以缴费的形式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
B、实行社会保险统筹缴费的国家,保险项目比较繁芜,各项目均有独立缴费办法,并不直接构成财政收入。
3、建立预算基金账户
A、本质为一种强制性储蓄。
B、国家仅有部分使用权和调剂权。(新加坡)
六、社会保险金的给付
1、社会保险的给付方式
(1)社会保险金的概念
社会保险金是和社会保险费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劳动风险发生并造成损失时,由社会保险机构依据有关规定付给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法定继承人的款项。
(2)给付周期、给付对象、给付标准
A、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有定期给付(长期性保险,如养老保险)和一次性给付(短期性保险,如多种形式的补贴补助费)
B、社会保险金的给付对象是被保险人本人和其法定的直系亲属或继承人(特殊项目,如丧葬补助费、抚恤金、家庭医保等)
C、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有工资比例制(工资相关制)和均一制(绝对金额制)
2、社会保险金给付的资格条件
(1)社会保险金给付的资格条件一般有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身份、工龄、投保年限和缴纳保险费数额、其他规定等(详见本书P232)
(2)各类资格条件经常复合使用,有助于明确保险金受益人的资格,使社会保险金的给付符合既定目标。
七、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必要性
(1)第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越大,资金有寻求投资增值的扩张要求。
(2)第二,通货膨胀越高,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就越大。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是部分积累模式,农村养老保险是完全积累模式。
2、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
(1)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
(2)收益性原则——投资收益率要高于或至少等于通货膨胀率
(3)流动性原则——以保证随时能变现保证支付
(4)社会经济效益原则——投资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长期经济发展目标,将投资的宏观与微观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方式
基金投资形式 |
性质 |
风险 |
收益 |
其它特点 |
银行存款 |
无风险投资 |
低 |
低 |
完全的资产流动性 |
政府债券 |
国家信誉保证 |
低 |
交银行存款高 |
—— |
股票 |
公司所有权凭证 |
高 |
高 |
可兑现性也较高 |
投资基金 |
信托投资工具 |
高 |
高 |
变现性好、流动性好 |
基础建设项目 |
投资建设项目 |
高 |
高 |
政策导向、科学决策 |
国际资本市场 |
吸取海外资金 |
高 |
高于国内市场 |
—— |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
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
(1)一是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最重要的目标)。
(2)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3)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支付危机。
(4)保持高效率。
2、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1)一是依法管理,一切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
(2)二是规范运行,按照规范的程序、方式来管理基金
(3)三是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系统。
(4)四是实行预算管理。
(5)五是杜绝漏洞,严格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手续和责任制度。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服务管理和基金管理
业务管理 |
特点 |
服务管理 |
直接面对受益人,为参保者提供社会服务 |
基金管理 |
不直接面对受益人,管理主要发生在经办业务流程中的上下游 |
我国的社会保障经办迄今仍是服务管理与基金管理合一的局面,国外则将基金收缴工作分离出来,我国应借鉴这种代办的形式,将基金管理与服务管理分开(即“收支两条线”)。
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官民结合、分类管理
A、政府作为社会保障最重要的责任主体,需要直接出面管理社会保障基金。
B、自治机构、半自治机构和私营部门也可行驶基金管理的职能。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
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有以下四种:
1、基金预算
(1)基金预算分为与国家财政相关的基金预算和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的基金预算。
(2)以 基金的形式反映社会保障的财政状况,并独立于政府公共预算之外单独编制(如美国),特点是透明度高,政府参与度有限,但可能导致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失去控 制;在政府系统外设置完全独立的基金预算(如公积金),特点是实现自我平衡,不会构成对政府的威胁,但互济性弱,易受通胀影响。
2、政府公共预算
(1)社会保障资金直接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同政府其他收支混为一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2)优点:管理简单,无保值增值压力,体现较高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缺点:只能现收现付(无积累),政府介入太多,责任太大。
3、混合社会保障预算
(1)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和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收支混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结余、投资、调剂的情况。
(2)优点:有利于社会保障统筹协调发展,能够体现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整体水平。
缺点:编制方法复杂、部门利益调整难度大,较少使用。
4、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
(1)通过编制子预算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基金支出从政府公共预算中单独划出
(2)优点:社会保障基金相对独立于政府公共预算,可以单独反映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情况
缺点:社会保障管理权限不清,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四种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比较:
(1)基金预算:国家财政相关的基金预算(内) + 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的基金预算(外)。
(2)政府公共预算: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一体)
(3)混合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 + 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收支
(4)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从政府公共预算中单独划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
解决方法:
(1)原则:适当控制政府财政责任;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我平衡能力
(2)措施:让社会保障基金独立自成系统
五、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是社会保险机构对社会保险资金收缴、给付、积累、投资、运营的管理。
1、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原则
(1)原则
A、普遍适用原则
B、专款专用原则
C、分别建账、独立核算原则
2、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
(1)要根据社会保险机构的规模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
(2)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财务部门实行岗位负责制
3、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与支付
(1)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实行银行“代为缴扣”的结算方式。逾期不交要交滞纳金。
(2)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储蓄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滞纳金、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存储的利息及兑换有价证券的利息、基金保值增值收入、政府补贴、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3)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储蓄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管理服务费等。
4、社会保险基金的储蓄和管理
(1)社会保险基金的储蓄:必须开设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要注意利息和有价证劵的处理(详见P239)
(2)社会保险基金的转移:如异地调动的劳动合同制职工(按转出地基金交纳标准转移)
(3)结余社会保险基金的处理:保留2月的基金,其余可采取保值增值措施,其收入除扣除管理费外,不准挪用。
5、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管理(详见P240)
(1)货币资金的管理
(2)财产物资管理
6、基金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详见P240)
(1)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社会保险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2)建立财务检查制度。
六、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
1、行政监督
(1)财政监督(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遵守财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及经费预算的监督。包括社会保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障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等。
(2)金融监督
金融监督是指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金融活动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政策的监督。包括金融政策监督、投资过程监督、投资结果监督。
(3)劳动监督
劳动监督是指劳动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形式包括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督检查。
(4)审计监督
由审计部门(包括国家和社会的)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形式有经常性审计。
2、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保障的直接利害关系者或其他群众组织,借助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督。社会监督的包括工会监督(主要是政策监督和管理监督)、劳动者监督、企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
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安置基金及其他社会保障基金构成。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社 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主体部分。其筹集必须依据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其来源主要是企业(雇主)缴费、职工(雇员)缴费和国家补 贴;其筹集模式包括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式;其筹资方式包括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统筹缴费和建立基金账户。对于社会保险费率的确定和社会保险 金的给付,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国情作出具体的规定。庞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必须通过投资运营,确保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从筹集到储存,再到待遇给付,都需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