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教程 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01
到了共和末期,随着共和制的解体,雄辩术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帝国时期更是没有它存在的土壤,但它的影响犹存,雄辩家成了有教养的罗马人的代名词。西塞罗的雄辩教育理论成为当时以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性观点。
3.试论昆体良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你怎样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
答: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重要著作《忏悔录》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他的教育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教育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帝就是真理
了解上帝可通过世俗知识(理性)和内省(信仰)的方式,世俗知识是为信仰服务的,必须绝对服从《圣经》。通过理性和思想而不是感觉,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和知识。
(2)“原罪论”与“禁欲说”
奥古斯丁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宣扬“赎罪论”,认为人要去恶从善,依靠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依靠上帝才能解救;他提倡“禁欲说”,宣扬“灵魂不灭论”,认为人性本恶,只有信仰上帝,摧毁欲望,才能从恶性中解脱,上升到神的境界。因此,他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必要的,奥古斯丁的这种理论支配了欧洲教育达1000年之久。
(3)宗教教育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圣经》是最主要的教材。对于古希腊和罗马的世俗文化,他主张要有条件地吸取并为基督教服务。他认为文法、修辞、逻辑等学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为异教服务,也可以为基督教服务。他说可以保留这些学科的形式,同时以《圣经》和其他宗教书籍对其加以改变。同样,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也可以改变,使它们为基督教服务。
(4)平等思想
他认为上帝的子民是平等的,都可以得救,这就促进了教育平等思想的产生。
奥古斯丁创立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为基督教哲学开创了新的纪元。他的教育哲学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教会控制的各级学校,无不以他的教育哲学为指针。了解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是理解罗马帝国后期和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环节。
5.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答:(1)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
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中世纪前半期,教育机关被教会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宗教,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
①宗教性、神学性。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现实所决定的;
②保守,发展缓慢。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
③开放性,普遍性。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
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答:(1)教会学校的含义
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教会学校具有以下特点:
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圣职人员和信徒,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②教学内容神学化。主要课程是神学和“七艺”,神学包括《圣经》、祈祷文教会的礼仪等;“七艺”是从古希腊教学内容演变而来的,经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③教育方法原始、机械、烦琐。学校一开始用拉丁语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口授,学生记、背。为了维护教会、神学的绝对权威,教会学校强迫学生盲目绝对服从《圣经》和教师,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④教会学校的种类主要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
(2)教会学校的地位
教会学校在西欧中世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以后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学校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形式,承担着整个中世纪时期教育发展的功能,在教会统治欧洲时,世俗教育发展缓慢,其水平也低,无法实施比较系统的教育,其作用也得不到全面地发挥。教会学校作为一个比较系统的体制,承担着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作用,对人民的教化以及宗教思想的宣传起到重要的积极意义。
(3)教会学校的作用
教会学校在培养僧侣和其他为教会服务人员的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使劳动群众服从教会和封建统治。因此,西方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主题是教会和学校的分离,即教育的世俗化和国家化。但是,在中世纪早期世俗学校普遍消亡、文化衰落的情况下,教会教育在保持、传播古代文化、发展封建文化方面,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其比较完备的宗教教育体制,承担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功能,对人民实行普遍的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唤醒了世俗教育的发展,促使中世纪教育呈现出一个过渡的阶段。
3.简述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教育的主要形式。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试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它们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答: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形成的萨来诺大学,后来发展成为欧洲有影响的医学教学研究中心。12世纪初形成了波隆那大学,它不仅是欧洲研究罗马法的中心,也成为讲授教会法、训练教会管理者的重要机构。以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先后出现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和科隆大学等高等学府。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出现。西欧封建社会在11~12世纪王权日见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由工商业者所定居的城市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地区出现。
②十字军东征促进地区间文化的交流。十字军东征虽然从宗教的观点来看是失败的,但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却广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接触,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新兴市民阶层的新的文化要求。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他们不仅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这种要求从十字军东征后重新在欧洲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中找到了依据,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而当时的传统教育机构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而促使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2)中世纪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中世纪大学是适应世俗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兴起是西欧文化教育发展中最大的成就。大学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还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世纪的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经过阿拉伯人200年左右的努力,欧洲古代的主要经典几乎都翻译成了阿拉伯文,当这些著作被翻译为拉丁文而为中世纪的学者所了解后,重新点燃了欧洲人的智慧,而这主要是在当时的大学展开的。
②中世纪的大学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随着大学的发展,教会的势力也慢慢渗透进大学,经院哲学逐渐成为大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者成为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中坚力量,他们让他们的时代成为了欧洲思想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之一,他们的著作和思想也成为了近现代哲学的重要源泉。
③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中世纪的大学体制为学者们从事学术活动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成为当时各方面学者活动的舞台。例如13世纪的牛津大学就是当时欧洲的科学中心,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在那里开始萌芽。
④中世纪的大学让“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中世纪的大学通过知识活动的行业化,使得知识分子以“分子”的方式显现出来,让他们不再停留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理想境界。
⑤中世纪大学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当时欧洲的文化普及,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西欧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而且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中世纪大学为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西欧中世纪形成的大学所提供的办学理念、组织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都成为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
但也要看到西欧中世纪大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独特教育机构。从大学文科与法科、医学和神学等系科的关系上说,它属于预科性质。因此它实际上是把中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学校。而从文科的教学内容来说,它只是略胜于比较好的经院学校或座堂学校。在专业学科中,神学在大多数学校里是起主要作用的,其宗教气氛浓厚,繁琐哲学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6.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试评拜占庭的教育及其影响。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试述阿拉伯文化教育迅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及其贡献。
答:(1)阿拉伯文化教育迅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阿拉伯教育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是阿拉伯国家的哈里发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
(2)阿拉伯人对人类文化教育做出的贡献
①阿拉伯人在文化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创立了代数学。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还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
②阿拉伯人在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主要有:阿拉伯著名的化学家和医生拉齐斯著有许多关于炼丹术和医学的书籍,其中的《秘典》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医学集成》吸取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天花和麻疹》载有这些疾病的临床记录。阿拉伯的另一名医学家伊本•西那则被誉为“医中之王”。他的《医学原理》一书讨论了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精神病等广泛的医学问题,记载了七百六十多种药物,因而有“医中圣经”之称。阿拉伯的哲学家伊本•拉西德(即阿威罗伊,1126~1198)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所作的注释、提示和摘要在西方流传了几个世纪,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诸大食国,特别是白衣大食国的学校也因其教学内容的充实吸引了许多西欧青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影响,这对西欧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孵化作用。
7.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一般特征。
答:(1)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强调尊重儿童、注重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主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二者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a.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维多里诺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伊拉斯谟则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强调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
b.后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教育应培养新人。如拉伯雷提倡一种新的个人的教育自由观;主张身心并行发展;要求认识所有事物等。蒙田倡导教育要培养一种具有渊博和实用知识的、有良好判断力和道德品质、有良好体魄的新人。
②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路德新教强调国家应兴办学校,教育权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加尔文也提出了普及教育、免费教育的主张,要求国家开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使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学习基督教教义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加尔文还亲自领导了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新教提出的普及教育主张是以宗教教育为中心的,这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目的的双重性,首先是为了促进宗教信仰,其次才是为了世俗利益。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基本特征上毕竟有共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2.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运动,其目的是以一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来代替服务于封建社会的宗教,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宗教改革者的基本主张
①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路德的教育主张主要反映在《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和《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两部著作中。其主要思想包括:第一,主张教育目的具有双重性,即宗教性和世俗性;第二,提出了教育的两个原则: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二是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第三,提出了建立学校教育系统的设想。
②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第一,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的一体化。第二,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③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英国的宗教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办理负责。国教会的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古典主义,教学采用英语教学。
(2)宗教改革的影响
①宗教改革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给教育带来了厄运,教育饱受摧残,长时间难以复苏。宗教改革使教育势必要成为一种民族的教育,一种由国家控制领导权的教育,一种避免宗教争端的世俗性、公共性的教育。教育与世俗生活的结合更趋紧密,学校的课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世俗性知识比重加大,自然科学进入课程之中,教育的总体精神正在发生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标志着世俗性的近代教育已从根本上取代了宗教性的中世纪教育,标志着教育正迈向近代化。
②尽管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引发的,但宗教改革对近代教育转折的历史意义远远高于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化、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持续近三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发展史,头绪纷繁,错综复杂,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相互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奠定了近代西方教育的基本格局。三种教育中的每种教育尽管皆有不足之处,所服务的目的也大相径庭,但它们都对西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试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答: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之间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联系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三者的联系
三者都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人文学科自不待言,新教教育和耶稣会教育也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天主教教育主要以神学为主,但在具体的实行上还是依靠古典的人文学科,把它作为神学教育的载体。此外,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比较注重学生的管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制,覆盖初等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宣传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2)三者的区别
①尽管人文主义运动导致了宗教改革,但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反对宗教改革造成的教会分裂,而主张在教会内部实行不流血的改革,人文主义和天主教都是反对宗教改革的。
②新教教育与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尽管人文主义教育也带有一定的宗教性,尽管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信仰上帝,但新教和天主教还是共同反对人文主义教育中尤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中的异教因素。宗教改革运动“压制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种种世俗倾向”,而反宗教改革运动则想把当时的社会和教育带回宗教性更强的中世纪。
③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与耶稣会教育的贵族性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后者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
④这三种教育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它们所服务的目的不同。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教育在新教和天主教那里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工具而被运用,渗透于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中的古典人文教育主要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语言工具而被利用,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对世俗利益的考虑,一直被放在次要地位。
8.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
答:(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涵
夸美纽斯教育理论体系的根本性指导性原则就是教育适应自然,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认为,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
①夸美纽斯在总结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教育思想和实际经验(包括他自己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教育主张和见解。同时,他追随当时许多科学家倾向探索自然、引证自然的时尚,更多地到自然界去寻找教育的规律,力图引证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说明和论证自己的教育主张和见解。
②夸美纽斯不仅力图将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使教育理论在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给人们教育思想上的解放以重大的启示,使教育理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未能真正找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普遍法则,因而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也就不免出现许多片面、机械甚至牵强附会的东西。
2.试述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论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答: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原则
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强调教学中实际观察、使用图片模型、呈现直观教具的重要作用,但他把直观知识和间接知识对立起来,又承认“神启”的作用,有其局限性。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
他认为孩子们的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的学科、教学的方法、国家的权威共同激发起来的。他认为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之前,必须使学生的心灵有所准备,使他们能接受这门学科。
(3)巩固性原则
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并且会应用知识,他认为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因为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住。他还认为经常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办法,此外,把自己的知识交给别人也是一种好方法。
(4)量力性原则
夸美纽斯主张教学不可使学生负担过重,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一方面击中了时弊,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儿童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却估计不足。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他指出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成一个整体。他要求教学循序渐进,不要跳跃前进,教学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等规则。夸美纽斯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但存在着机械化、简单化的缺陷。
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4.简述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5.试述夸美纽斯对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贡献。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6.试论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9.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17~18世纪英、法、德、俄、美等主要欧美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
①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主要阻力来自教育自由的积习;初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学内容极为简单,重宗教、阅读而轻计算;教师不是专门职业,地位很低。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则聘用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和中学预备教育。
相关话题/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 ...心理教育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8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亚里士多德 2耶稣会教育 3形势教学阶段 4拿破仑教育改革 5史密斯—休斯法 6《教学与发展》二 问答题 (共70分)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5分)2 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25分)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9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七艺 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大学 4快乐之家 5统觉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绅士教育论 2儿童中心主义3教育万能论 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三 论述题(共45分)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革述评。(20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6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7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外国教育史考研复习讲义完整
外国教育史 远古教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30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古代教育 中古教育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前3000年~公元5世纪,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古教育阶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