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题看马原辩证法开放型设问如何拔高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2014-12-14

辩证法模块在历年真题中出题率最高,尤其在分析题大题中,利用辩证法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关于这一块的学习,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鑫老师梳理历年真题,以总结分析题的提问方式为切入点,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开放型设问的总结以及拔高秘籍,建议同学们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原理的同时,也要结合新大纲认真把握考点思路,学会各种提问如何对答如何提高。

  历年真题命题总结

  1.(2006-34(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2.(2012-34(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3.(2014-34(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考点归纳:①上述试题都是启示类的开放型题目,与之前的设问相关;②题干中的 “逆流而上”、“创新”和“难题(的解决)”实质上都是考查“角度”;③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辩证”和“矛盾”可以看出答案的范围——辩证法。

  运用原理:

  辩证法主要内容:联系、发展;矛盾。(1)联系和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联系、发展和矛盾的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具体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要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善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题考证1——◎2012理-36题

  (2002理-36)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与定点。根据题目关键词——“辩证”,答题范围应定位于辩证法,题目属于开放型设问,可将考点定位于“联系”、“发展”和“矛盾”;同时,结合题目第一问中的“真理具体性”,答题考点亦可包括“矛盾特殊性”。事实上,唯物论关于时空的表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思考问题的典型,也是真理具体性的直接渊源。

  第二步:解释原因,转换术语。石兽“逆流而上”不无条件,必定事出有因,“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则正好点明了原因,进而转换为术语: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步:简要结合材料,并给出事例。“时间、地点、条件”在材料中应该是河水、石兽和河床三方面的结合。列举事例的时候只要能说明是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即可。

  【标准答案】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2分)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2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2分)

  新大纲拔高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全面具体地分析事物。(2分)石兽之所以“逆流而上”是“水急”、“石重”、“河床沙松”共同作用的结果,守河堤老兵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看问题,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1分)这启示我们分析问题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依据,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1分)中国共产党在1927~1938年期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正是从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出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2分)

  真题考证(2)——◎2012-34

  (2012-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 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是: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它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应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地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地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与定点。问题很简单,问的是如何创新,需要简明归纳两则材料并联系前面的两问。本问的答题方向比较开放,可以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作答。第一则材料意在说明偶然中有必然,实践出真知,理论指导实践;第二则材料说明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要全面地看问题。

  第二步:归纳材料,说明考点。“创新”在材料一中指的是“意想不到”、在材料二中指的是“耳目一新”,前者注重实践,透过偶然的事件发现其内在规律,要联系地看问题;后者说明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

  【标准答案】

  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二要有辩证思维,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4分)

  新大纲拔高

  实践研究概括出来的“碎花瓶理论”揭示了偶然事件背后隐藏的客观规律,因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的“错位剪辑”对电影节奏的巧妙展示表明要从不同角度对待事物,谬误和真理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这意味着,要增强创新意识,要立足实践、抓住机遇,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从而实现理论创新。(2分)

  真题考证(3)——◎2014-34

  (2014-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区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生产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地焚烧秸秆,造成当地的焚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的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县市区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为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约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让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殖产业头疼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了脑筋,将秸秆利用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宜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的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林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向与定点。本题的问题很简单,并未明确规定角度,结合题目第一问的设问和题干中出现的关键词“矛盾”,确定优先的答题方向——辩证法,但认识论也可以作为备选答题方向,但不是主要方向。

  第二步:归纳材料,点明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解决当地麦秸秆问题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这就必然要求找到新的解决方法。有效的方法可以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如秸秆种蘑菇),也可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不同问题不同方法)。

  【标准答案】

  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4分)

  新大纲拔高

  上述事例启示我们:矛盾普遍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积极地面对难题和矛盾,并努力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善于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创造具体条件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1分)要发展地看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见未来;(1分)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善于利用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相辅相成”;(1分)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1分)


相关话题/辩证法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5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基一系列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第二章的重要内容,纵观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知识点几乎都在真题中出现,值得考生重点关注,下面都教授就用一张表来带大家学习。 知识点 知识点具体内容 历年相关真题 原因和结果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辩证统一关系: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和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
  • 考研政治:表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考研政治马哲部分一个相当重要的原理。该考点在选择题及分析题均有涉及,其中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大,值得考生在冲刺期反复复习以达到融会贯通。下面就随都教授一起学习一下。 知识点 知识点具体内容 历年相关真题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rdqu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辩证法精华解析
    辩证法的体系是2个总特征、3大规律、4种方法和5对范畴。上篇文章中我们深度复习了联系和发展这两个总特征以及三大规律中作为根本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08-04
  • 考研政治热点: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细解
    关于辩证法的集中论述,是马原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的发展规律部分的内容,在 (《暑期 ...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08-04
  • 考研政治指导: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是历年考题中所占分值最重的一部分,在1997~2012年之间,10分以上的大题的考查大都集中在这里。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老师认为,这一知识点仍然是2013年命题的重点章节,而且考查形式不仅仅是选择题的形式,很有可能会涉及到分析题的考查,命题点集中在对基本原理的应用上。命题形式以“引言 ...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
  •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③原因和结果互 ...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
  • 2014考研政治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 ...
    海文教育 2014-01-12
  • 2014年考研政治辩证法选择题解析
      2014年马原部分的真题基本保持了以往的水平,有考察识记部分的,也有考察理解性部分的题型。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喻攀老师认为 ...
    跨考教育 2014-01-12
  • 2012考研政治复习:马哲之唯物辩证法
    这一部分作为辩证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世界是联 ...
    海文教育 2011-12-02
  • 新东方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指导系列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在明确了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后,这一章带领我们具体考察整个世界的运转与发展 ...
    新东方教育 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