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再高明,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点上来,从今天开始,我们会把2016考研政治每章节的基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呈现给大家,便于各位便捷高效的复习。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二,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1.所有制和所有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所有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所有权。
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最基本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运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
(2)社会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两大部类的生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
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