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真题单选题答案解析

文都教育 /2014-01-12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爱迪生说他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所以C是正确答案。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价值补偿是是指社会的商品资本在出售之后以货币的形式回流 实现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过程 ,实物补偿是指两大部类都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剩余价值和回收的预付资本能顺利购买到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过渡。题目中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故B正确。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的作用,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的作用。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量。故A正确。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十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C. 按单位分配名额

  D. 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他们之所以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清除思想方面,是由于他们认定“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所以是将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 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 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 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11.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 “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 “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著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一些“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次全国武装起义。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2.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历形成的

  A.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优良作风。引用毛泽东语录,要求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党的纯洁性。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中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 活动是道德的前提

  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15.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 建设学习型党组识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C.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 为民务实清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

  A. 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B. 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

  C.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D.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来源:文都教育


相关话题/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