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为权力设“高压线”
一个月前的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诞出决定中国未来5至10年走向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起步。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改革新程中,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共深谙此道。一个月来,打落多名“老虎”“苍蝇”。反腐持续加码的同时,更是祭出多项规范权力运行的新规。“组合拳”织密权力之“笼”,中共从严治党决心可见一斑。
“老虎”“苍蝇”一起打 三中全会后反腐加力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至今,已有三名省部级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其中包括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以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
其间,厅局级官员被查的消息也不时曝出。如,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立案检查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反腐力度再加强,有助于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民众对反腐工作的信心,赢得民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可与支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向记者分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反腐的影响已超越惩治贪腐本身,而是关系到改革新政的推进落实。
“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央重拳整治违纪违法官员的同时,反腐查贪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一个月以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东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等央企高管被调查。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的消息也得以证实。
“从政府部门到央企,再到高校,中央反腐重拳正在全方位出击,纵深方向发展。”汪玉凯说,近年来,国企和公共事业领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更加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央纪委监察部特邀监察员任建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道,中共反腐久久为功,要“不留死角”,就必须全方位进行。
反腐治本之道:“三管齐下”规范权力运行
“从长远来看,反腐的治本之道则是规范权力运行。”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向记者谈道,除加强监督,还应强化对权力的分解与制约。
对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为此,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重点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三中全会闭幕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即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强调扎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要“研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并“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从11月22日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相继发布解读三中全会《决定》系列文章,其中首篇即聚焦“如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以及“强化纪委的巡视监督”。
作为系列解读的第三篇,题为“如何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文章提出,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分析指出,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层提出在制度、机制、立法三个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三管齐下”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粗疏的牛栏关不住猫:织密权力之“笼”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予以专章论述,并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潜力,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当下中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已成普遍共识,但正所谓“粗疏的牛栏关不住猫”,要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的笼子则一定要更加扎实细密。
继今年5月公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中央再祭出多个重磅文件,织密权力之“笼”。
其中,11月颁行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等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内容,被称为“重拳遏制三公腐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系列解读文章指出,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标准,包括离职退休后待遇标准”,并“探索实行官邸制等改革措施”。
此外,据上述条例制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于12月8日获予公布,重点在“吃”、“住”、“行”、“游”等方面划设“高压线”,革除公务接待中暴露的“顽疾”。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首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已于此前11月下旬发布,作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透露出中共在规范权力运行上的坚定决心。
分析称,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之“笼”越严密、越刚性,越能倒逼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而风清气正,才能最终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多项民生热点获进展
一个月前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对民生热点着墨尤多。一个月以来,全会部署的多项民生改革已现雏形,单独二孩、教育改革、延迟退休等均已取得进展。
单独二孩新政获积极推进 广东或率先实施
作为本届三中全会最受瞩目的改革,单独二孩政策公布后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随后表示,对于新政的实施,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各省(区、市)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而据报道,多省市目前已展开相关工作。
据悉,黑龙江、上海等地正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北京、云南等地已启动立法程序,而河南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分析称,新政法律层面的调整,最快有望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各地召开两会的时候提上日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6条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这是计划生育作为中国基本国策实施35年来首次放开单独二孩。
人口政策松动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变动,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受访时表示,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这位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引用官方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称,上述人群中“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放开二胎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被给予尊重生育权、给予国人更多生活选择、缓解老龄化等多重利好解读,且有一半以上夫妇有生育意愿的民意基础,但社会对单独二孩政策仍反应不一。由于生活压力大、抚养成本高等原因,见于公开报道的不少年轻人因怕“养不起”而对生育二胎持谨慎态度。对此,一月以来官方和舆论多预测政策落实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值得注意的是,单独二孩政策成为焦点的同时,亦出现被误读的情况,由于《决定》出台到政策落地有较长的时间间隔,目前各地计划生育工作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执行,“抢生二胎”仍将被处罚。对此,官方予以积极回应。
外语社会化考试率先披露 招考改革总体方案明年出台
《决定》公布后的第23天,教育部便在其官网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据悉,外语将探索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