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1) 历史条件: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 革命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 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 革命领导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②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局部强大的力量。③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