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价值规律主要有以下作用
(1)价值规律具有调节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保持大体协调的比例关系。但是,这种调节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自发性、滞后性和短期性等。
(2)价值规律具有刺激作用。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改进技术,努力使商品的个别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通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原理决定的。
(3)价值规律具有分化作用。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劳动生产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竞争能力也存在差别。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和优胜劣汰。这种分化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导致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分化作用是通过市场竞争,价格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实现的。
价值规律对经济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在于,价值规律常常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以及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与周期性波动。解决方法是,政府进行宏观的经济调节。从而既保证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又把它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利用价值规律及充分发挥他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优胜劣汰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经济活动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利用它必须控制其负面作用,要适时适度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利用价值规律,作为国家、政府来说,应从宏观上创造条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要通过立法等手段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利用价值规律,作为企业来说,应重视市场的作用,企业应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力,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经营管理,
1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增殖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矛盾。从表面现象看,剩余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其实这是一个假象,流通过程不可能使价值增殖。因为如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则任何一方都得失相当,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如果按照不等价原则进行交换,一方多得的,正是另一方所失去的,价值总量也不会增大,只是总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发生了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如果脱离流通,商品所有者不会同其他人发生任何交换关系,那么是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现象的。因此,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易考选择题)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由此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的决定性条件。
1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本题非常重要,极易考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机器再先进也仍然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人之类的自动化装置和自动化的机器体系,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也只是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决不能取消劳动的作用。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不会增殖。这种价值的转移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实现的。由于自动化机器的使用,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使每个劳动力动用的生产资料增加,从而改变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比例。但是,这种变化并不能改变生产资料的作用,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2.价值是一般一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自动化的机器虽然代替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也不能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机器再完善也是由人来使用的。马克思指出:“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这里所说的“总体工人”,既包括直接进行生产操作的劳动者,又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剩余价值是由他们共同创造的。而且,在“总体工人”中,劳动的复杂程度大为提高,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个别企业的资本家首先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体系,或采用比其他企业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体系,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雇佣工人数量,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该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其来源是这些企业的工人劳动的生产率特别高的缘故。
4.如果自动化生产在某个部门得到普及,成为该部门的正常生产条件,则资本有机构成大为拉高。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将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过来一部分剩余价值,这样,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不仅来自本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且来其他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如果生产自动化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全体资本家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这仍然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14.资本有机构成
15.“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1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