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的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第一,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第二,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
第三,改革深刻地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
②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1)所处条件不同。革命是在人民大众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条件下发生的。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进行的。
2)内容和对象不同。革命是要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3)形式和手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是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的。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五条举措
28.“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在党的十三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2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国落实;(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体系。为此,发展要有瓣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30.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的主要特征:(1)以工业化促地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3)实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1)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相推动。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不同。现阶段,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一五”规划)。(3)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措施:(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3)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又有其特有的制度性特征:①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同发展为基础;②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