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怎样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3)为什么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回头路?
【答案要点】
(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3)为什么不能走回头路?这是因为,人们从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走回头路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回到停滞落后,意味着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穷折腾,意味着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