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易混淆词语辨析三

文都教育 /2010-06-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在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而这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起着认识和改造人、社会与世界的桥梁媒介的工具性作用。第二部分是我们批判资本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知识。第三部分是在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之下,推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指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有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批判,我们再去学习其他的几门政治理论课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马基的知识中政治经济学部分也是最抽象,最难懂的,为此编者把其中最为抽象,容易给同学们造成知识学习上混乱的易混淆词语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归纳总结,希望可以为各位备考的考生助一臂之力。

  7.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就是人类劳动力在物质资料生产上的使用和消费。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不仅改变自然物的形式,同时还在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将这种协调与统一当做规律,使他的意见服从客观规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是劳动力的物质表现,是劳动能力的实现。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表现为可以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它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如果劳动力成为商品,那它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二是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者。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因素: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这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这是保证继续有新的劳动力供应;劳动者一定教育和训练的费用,这使劳动者能获得一定的生产技能。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使用和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磨损,价值也逐渐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所包含的价值量,这一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发生价值增殖的秘密,即在于此。

  8.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独创。其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9.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但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过程中,这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形式,往往是交错进行的,而且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绝对的和相对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除了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例如富士康2010年的“十二跳事件”,工人的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每天都在高强度地进行生产加班,否则工资少的可怜,这正说明资本家为了绝对剩余价值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加班)和提高劳动强度(计件工资,次品罚款等形式)进行对工人的剥削,让工人成为机器。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管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首先,从他们之间的联系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家必须使工人的劳动超出必要劳动,出现剩余劳动,才有可能无偿占有剩余劳动。

  其次,从它们的区别来看。一是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从量上说,关键的问题是工作日的长短,越把工作日延长,绝对剩余价值就越多。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通过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劳动。二是劳动中的隶属关系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在形式上隶属资本,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起主导作用时,资本主义处于发展初期,那时,虽然手工业者也受雇于资本家,隶属于资本,但劳动毕竟仍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仍在可能摆脱资本而进行独立的生产,因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还只是形式上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它在技术基础和劳动组织上,都发生了革命,手工工具为机器所代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已经没有能力独立生产,这就产生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劳动者只有从属于资本,才能将劳动发挥出来,才能劳动,才能生存。

  最后,把两种剩余价值结合起来看。马克思指出:从一定观点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前提。”

  来源:文都教育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