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老师谈考研政治复习:死记硬背不简单

跨考教育 /2010-06-22

在谈到考研政治的复习方法时,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到,就是“死记硬背”。这个词笼统地被用来指一种逐字逐句的、机械的记忆方式,与之相对的是“重理解地去记忆”的方式。理解有助于记忆,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死记硬背”自然而然地成了个贬义词,成了复习不得法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在与考生的大量交流中我发现,很多考生明明反对“死记硬背”,但在复习的过程中却不自觉地选择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因为一落实到复习的实际当中同学们就会发现,以记忆的方式掌握内容是考研政治复习中不能不做的功课,很多同学都觉得,要达到能够做题的水平,说到底还是得“背”。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死记硬背”呢?考研政治复习确实有很多要记忆的内容,而且有很多内容要求记忆得非常准确而不能似是而非,所以准确记忆是必须的。准确记忆的要求就是要一字一句地准确复述原文,要达到这个要求,记忆的过程就免不了“死记硬背”。所以,我们反对的“死记硬背”并不是指为达到准确记忆而做的逐字逐句背诵的功夫。那么,应该反对的“死记硬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反对的“死记硬背”其内涵至少应该涵盖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不作区分,都按原文去记忆下死功夫。考研政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式与政策。由于不同部分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掌握不同部分内容所需要理解与记忆的比例也不相同。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部分具有内容抽象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在考题中,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也特别灵活,只有理解了才能够掌握,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上需要花的功夫比在记忆上需花的功夫要大些。而“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内容,涉及的历史事件比较多,出题时往往考的就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或是相关历史人物的某一个细节,这样的内容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可以说考的就是你记忆的功夫下得够不够,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内容,需要下的功夫主要是记忆。再细致地去区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当中,抽象性强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绪论、物质观、辩证法、认识论这几个部分,而相对来说,历史观的部分当中难以理解的、抽象性强的内容相对就要少些(比如,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涉及历史观部分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记忆的直接性选择题,考题往往是以直接提问的方式而不是以比较灵活的材料题的方式出现),所以相对而言,掌握绪论、物质观、辩证法、认识论这几个部分需要下的功夫更多的是去理解,而掌握历史观的部分需要下的功夫更多的是去记忆。而不是根据内容的特点有所区分,一概地依照原文背诵,那么这样的复习方式才是“死记硬背”。

  第二,对各部分内容不分轻重,一概按原文记忆下死功夫。首先,考研政治各部分内容在试卷上所占分数的比重不尽相同,所以在复习的精力安排上应有所侧重。而有些同学在复习的精力安排上不作区分,凡是书上有的内容,一律从头到尾照背不误。这样的态度不可谓不认真,但这样的“死记硬背”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其二,考研政治大纲上的知识点在考研试卷上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有一些是常考知识点,有一些被考查的频率不高,而有些试卷则没有涉及。因此,即便是要记忆,也应侧重常考知识点,以求事半功倍。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任何知识点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其三,不同的知识点在大题与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知识点的得分比率不同,常以大题的方式来考查的知识点考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不作这种区分,一概而论地用背诵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

  详细分析死记硬背后不难发现,死记硬背严重降低了复习的效率。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收效却与付出不成比例。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很多同学会不自觉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呢?看来,不对“死记硬背”的动机进行分析,就无法真正揭示为什么这种广受诟病的方法在实际当中却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

  很多同学采用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是出于“保险”的考虑,也就是说,认为按照复习全书原文背诵的方式最准确,这样,在答选择题的时候,只要是记住的内容就不会出错;在答大题的时候,省去了自己组织语言的麻烦,不用担心考试的时候由于紧张而答不出稳妥的表述。其实,只有侧重于考查细节的选择题才需要分毫不差的记忆,而很多考查理解的选择题是不需要记忆的。不仅如此,备选答案还会提示你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此时记忆准确丝毫帮不上忙,就看你的理解程度如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选择题往往具有这个特点)。而回答大题也并不需要完全照搬复习全书上的原文。因为大题的判卷方式是“采点给分”,选一道以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内容为主的材料题的大题为例,考生能不能得分首先要看考生是否用对了原理,其次才是对于重要原理、概念的表述要准确。也就是说,明确这道大题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才是答题得分的前提。用错了原理,即便表述得再准确也是无法得分的,而用对原理考查的是理解而不是记忆。

  还有的同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出于另一种考虑——“死记硬背”同样有助于理解。这些同学认为“记住了”也就“理解了”一部分,只记住而完全不理解是不可能的。很多内容理解了之后反正也要背,所以何必多理解之一举,完全可以合“理解了再记忆”这两步为“记忆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这一步,这样想来,死记硬背的方式才是有效率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误解。因为死记硬背要求逐字逐句,这种记忆方式的结果是,由于不是从关注知识框架整体的角度,而是从小的知识条目一条一条地进行背诵,所以虽然记下了内容,但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的框架(所谓框架就是各个部分内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是内容的逻辑结构),没有这个框架,没有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考生记忆里的内容就是零散的。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材料题的大题为例。现在的大题的材料题都出得比较曲折、隐蔽,也就是说,题目所考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从材料上不容易判断,这个时候考生必须用头脑中的知识的背景对照着题目细致地去分析、比较。如果考生头脑中的知识框架清晰,那么这个分析、比较就是井然有序的。如果考生头脑中的知识框架模糊,那么尽管你可以大段地背出原文,但你的这个比较过程还是无序的、混乱的,这就给最后找到正确的答案带来很大的困难。

  死记硬背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复习效率的问题。考研复习的备考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两个“有限”就决定了考生必须考虑复习效率的问题。除了政治,考生还要复习外语、专业课,外语的单词得背,听力、完形、阅读理解、翻译、作文都要安排专门的复习,而专业课又有专业课方面的要求,所以到了复习的后期,考生往往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到了最后,在临上考场之前,很多考生仍然觉得复习得还不是很充分,还有很多该下的功夫没下够,心理还很不踏实,这种心里没底、忐忑不安的心情对于考试的临场发挥是十分有害的。这种不利的根源部分就来自复习效率的低下。

  总之,死记硬背把记忆和理解割裂开来,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对于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不利的。在复习时,同学应该首先着眼于知识框架的建立,在知识框架的体系中明确不同部分的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不同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有针对性地加强记忆,这样才能既做到充分掌握又不必花无用功,这样的复习才更容易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