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2011年考研政治每周一测及参考答案三(2)

新东方教育 /2010-08-08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上看,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过程。事物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中雪莱所说的已经来临的冬天喻指道路的曲折性,而不远后的春天则是喻指前途的光明性。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质和现象及其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事物都由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要求人们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干给出的寓言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表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虎而走的真实本质,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正确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的掌握。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可以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题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单项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正确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而不是理论意义。在4个备选项中,A项明显是错误的,B项和C项内容正确,但不是题义所要求的,这样,只有D项才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

  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具体事物都要经历一个有限的过程,但整个世界的发展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种无限的过程是由无数个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世界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2.【答案】ABC

  【解析】  马克思的这段话主要说明,新事物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新事物,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新事物都会转变成旧事物,因此没有永恒的新事物。但是并不是说新事物就没有相对的稳定性,当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正在发展还没有转变为旧事物时,是不会被否定的,选项D是不正确的。

  3.【答案】BCD

  【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选项A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基本根据。

  4【答案】ABC

  【解析】本题作为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具有一定难度,它要求考生不仅对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点比较熟悉,而且还需要考生运用辩证法的头脑去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并作出判断。题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C项虽然表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因而是正确答案。D项所表述的内容是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看到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它固定化,是不彻底的辩证法,是不合题意的。考生选择本题时问题可能会出在D项上。

  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掌握。二者的关系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而引起新的量变,所以,ABC项是正确答案。D项是错误的,因为质变不一定都造成新事物产生也包括倒退在内,因此质变不一定都优于量变。

  6.【答案】ABCD

  【解析】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执两用中”、“洞悉症结”也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

  7.【答案】ABCD

  【解析】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很广,不仅包括事物之间激烈的外部冲突,甚至也包括事物之间的差别、竞争,以及相互制约等。

  8.【答案】ABCD

  【解析】  辩证法认为,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

  9.【答案】CD

  【解析】本题的题干是马克思关于偶然性的作用的论断,是考查考生对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偶然性虽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但是它在历史发展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分析马克思这一论断,它是说历史的必然性,即一定如此的趋势看不见摸不着,都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既不是纯粹必然的,也不是纯粹偶然的;还说明历史人物个人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选择本题通常讲不应构成难点,但本题题干要求限定在对马克思这段话本身内容的理解上,要求考生按照题干给出的既定内容进行选择,而不是泛泛选择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所以,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和D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答案。选择本题会有许多考生没有理解题意要求而多诜了A项。像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考生反复阅读题干要求,不然稍有疏忽大意就会进入“陷阱”。

  10.【答案】BCD

  【解析】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选项A认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否定了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不确切的。

  填空题

  1.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2.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对立统一规律

  4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5.矛盾分析法

  6.前进性  曲折性

  7.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8.归纳   演绎

  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材料1中的“逻各斯”是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守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唯物主义往往把规律理解为意识之外独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的意识可以反映认识与掌握规律,并指导实践;唯心主义则从思维中引出规律,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把规律完全看成主观思辨的结果,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颠倒了规律与人的关系。

  (2)分析材料4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然界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们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但如果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那么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因而这种对自然界的胜利是一种暂时性的胜利,最终将会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而,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我们国家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认真研究、掌握自然规律,并用其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总之,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辩证的处理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反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发展,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答案要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