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 来源 动力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目的
2.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3. 客体 观念形式
4.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5. 实践 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
6. 客观事物 规律 全面的 有条件的
7.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星期四
1.【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当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的形势,必须勤奋学习,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2)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两部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属于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实践所获得的知识;“读万卷书”属于间接经验,即通过向书本和他人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两者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间接经验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两者可以互相促进,间接经验可以指导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可以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间接经验。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向书本和他人学习,又要重视亲自参加实践,使我们既有广博知识,又有能干实事的能力。
(3)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向书本学习的途径,又有在实践中学习的途径,后者是更重要的途径。既要向专家学者学习,又要重视向广大群众学习,并把学习的各种途径结合起来,使我们获得既科学又实用的丰富知识。
2.【答案要点】
(1)在材料2中的观点看来,人类的认识就是一种工具,因此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无效和有效的区别,完全否认了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符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这就完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会导致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的标准的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2)材料1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3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1看到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材料2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材料3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
(3)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客观性,只靠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因为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是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4)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唯一客观的标准。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