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教育2012考研政治概论课知识点总结(三)

海文教育 /2011-12-0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①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④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反对帝国主义)革命。

  ②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①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③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④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2、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92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②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目标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占少数,这是“两头小”。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是“中间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③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是革命性和软弱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这是因为:

  ①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②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处于小生产的地位,他们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

  ③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

  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如何争夺领导权具体表现在:

  ①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②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③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④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趋势。

  ⑤在党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前途上的两种错误的观点:陈独秀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一役、无间断论)的错误。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简称为“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分别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①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②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①中国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最根本原因,也是客观原因。

  ②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革命形势,这是客观原因。

  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客观原因。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主观原因。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这是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5、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正确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①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②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的阶级状况决定的社会。

  第二,这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③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因此,可以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有革命的要求。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的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矛盾。

  ④统一战线的实质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能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同盟军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⑤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第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第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第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制定《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

  ⑥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工农联盟(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基本的和主要的。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是也不可缺少。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