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的试卷上,考生不容易把握的题目,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注重细节准确,二是强调分析能力。也就是既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基本原理、具体结论甚至细节,又要求考生能够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能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
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也会使许多考生感到棘手。在选择客观题答案的过程中,如果对基本知识和概念掌握不透彻,就辨别不出哪些选项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有偏差的。而对于解答主观性试题来说更是如此。今年的材料分析题既注重考查基本原理的内容,更注重考查基本原理的运用。最为典型的题目是史纲题目。(1)“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道题给人很迷茫的感觉,考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题有一个题眼就是抓住一个关键时间点1925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即可。参考答案如下: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批判,但是它的过度批判孔学,也体现了出了一定局限性。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缺乏科学批判精神、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这个题目设置也较为灵活,需要从材料中提取要点,考生需要抓住马克思和孔子的话来分析,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同时此题较开放马原的相关知识在题中也有所涉及,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参考答案如下:共同点:孔子和马克思都主张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自由的理想世界,都看到了“物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吸取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关怀。
不同点:1)孔子的思想是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服务的,马克思的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孔子所设想的理想世界是一种空想,而马克思为这个理想世界找到了一条现实的路径。马克思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增殖的不合理性,又通过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3)孔子所说的“物质的重要性”是从纯粹的物质财富的数量的重要性上强调的,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的重要性”是强调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繁荣。
通过此题的分析,给大家的启示就是以后大家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注意答题技巧的训练,不要投机取巧方能在考试当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