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政治整理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的前提,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3.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故劳动力的价值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劳动产品(资本主义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一多余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转化为剩余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表现形式:工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5.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所有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是所有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

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马克思:“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考题再现

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2011年第3题 单选 )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2010年第4题 单选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答案:C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5.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量不变,即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v),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v+m(可变资本 加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它仅由可变资本带来。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7.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在参加商品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 “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 这就是“资本主义”。 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2013年第19题 多选 )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案:ACD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只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2015年第3题 单选)

A.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B.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C.所生产商品价值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答案:B

请输入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每个资本家都力图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1.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5.资本积累的后果:(1)直接后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2)间接后果:物质财富的两级分化、相对过剩人口出现。

6.资本有机构成 (2013年第4题单选)

(1)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3)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能通常用c∶v来表示。

7.相对人口过剩

(1)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

(2)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使他们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人了。

8.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考题再现

5、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2012年第4题 单选)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C

6、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2015年第20题 多选)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答案:AB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个别资本的生产和流通

(1)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期间,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2)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3)资本周转:就是资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①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②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不变资本

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工资)可变资本

2.社会再生产——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2014年单选 第3题)

(2)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生产都具有严重的盲目性,这就导致了两大部类生产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经常处于失衡和脱节状态,最严重的就是引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强制性地恢复平衡,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瘫痪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

3.经济危机

(1)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发展。所以,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或决定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则是必经阶段。

考题再现

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为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在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2014年第3题 单选 )

A.价值补偿 B.劳动补偿 C.实物补偿 D.增值补偿

答案:A

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2011年第19题 多选)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2014年第20题 多选)(涉及A选项)

A.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B.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C. 经济危机更多的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BC



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与平均利润

1.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这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P)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P’=m/(c+v)<m’=m/v

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w=c+v+m=c+v+P)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价格(w= c+v+平均P)。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转化: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9、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2013你第4题 单选)

A.50% B.75% C.100% D.125% 答案:B


相关话题/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