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预测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1. 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 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A.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C.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
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 思维方法在本质上就是
A. 实践方法 B. 科学认识方法
C. 理性认识方法 D. 纯粹的客观知识
4.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 ,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 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5.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个别资本的生产规模扩大属于
A. 资本的积累B. 资本的积聚
C. 资本的集中D. 资本的扩张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
A. 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B. 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
C.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D. 经济领域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8. 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
A. 公有制 B. 私有制 C. 产权 D. 使用权
9. 周恩来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
A.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 B. 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
C.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 D. 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
1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论断是
A.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B.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C.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D.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1.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A. 坚持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 B.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 解放生产力 D. 发展生产力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依靠
A. 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 规模
B. 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
C.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 加快科研 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 市场经济是 完全竞争的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 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干预的经济
15.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是
A.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B. 减量化
C. 再利用 D. 资源化
16. 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后签署了
A. 《中俄关于多极化的联合声明》
B.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D.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和多极化的联合声明》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 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下 列关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说法正确的有
A. 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B. 实践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范畴
C.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现
D. 主体客体化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客体主体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的本质力量
18.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 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 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9. 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A. 国家机关、军队、监狱 B. 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C. 艺术、法律思想、政治思想 D. 小说、诗歌、戏剧
20. 黑格尔说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 的广泛和深刻。这说明了
A. 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B.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C. 认识来源于经验,因此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 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21. “1只羊=2把石斧”这一公式表明
A. 处在等式左端的商品是相对价值,或说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 处在等式右端的商品是等价物,或说处在等价形式上
C. 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
D. 石斧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它只能用自己的使用价值去表现另一个商品的价值
2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部门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D. 在总的劳动消耗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比重相对减少了
23.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是
A. 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 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 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 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24.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指
A. 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 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C.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D. 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25.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A. 农村根据地 B. 统一战线
C. 党的组织 D. 武装斗争
26.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提出我党要接受的监督是
A. 党的内部监督 B. 人民群众的监督
C.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监督 D. 海外侨胞的监督
27. 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
B. 必须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C. 是社会主义最 终的目标和最大优越性所在
D.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 不发达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B. 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存的社会主义
C. 经济、政治制度尚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
D. 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
29.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 为
A. 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B. 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C. 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 部门提供劳动力
D. 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3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 须加强和谐 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 重
A.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C. 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D.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1. 温家宝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A. 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C.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D. 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32. 《反分裂国家法》指出,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的情况是
A.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
B. 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C. 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D. “台独”分裂势力一意孤行
33. 2005年5月和6月在全民公决中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荷兰 D. 卢森堡
三、分析题:34~37小题,每小题10分,38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
马克思指出“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 力量”。
材料2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 ,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3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 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 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材料4
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 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 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共同点。
(2)材料3和材料4在本质上是否相同?指出二者的错误实质。
(3)依据材料1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意义。
36.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请根据毛泽东这一科学论述,请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 国革命中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问题。
37. 下面是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的材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2005年1月14日,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把先 进性教 育同先进性建设联系起来,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 大命题。他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并从 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意义、分析形势任务等方面科学阐明了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 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对加强党的先进 性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请回答:
(1)怎样看近年来党建工作的形势?
(2)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 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听证会。中美就解决中国完全市场 经济地位问题迈出了第一步。欧盟也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了初步评估,但还是拒 绝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材料2
在长达十几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表 示怀疑。在最终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中国接受了一些限制性条款,一是对中 国实行12年特殊保障的条款,二是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相关条款,三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
议定书15条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 、 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世贸组织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 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此项规定“应在加入之日后15年内终止”。也就是说, 中国15年内不自动具有市场经济地位。要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需要得到进口国的承认。
材料3
新华社2004年11月底报道,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 ,一些世贸组织成员继续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据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8月欧共体 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首次反倾销以来,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73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 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影响了中国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
在同一种贸易争端中,两个世贸组织成员会选择两个完全不同的参照国家。例如1998年 ,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是以新加坡作为参照的,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则是 采用印度作为参照。美国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企业的反倾销起诉中,马来西亚企业中途获 得解放,而我国企业在2004年5月美国最终裁决中,最高的反倾销幅度高达78%。
每次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企业不仅要积极应诉,准备各种材料,而且还要向各国政府相 关部门论证我们的“市场化”改革成果和进程。初步估算,单是国内企业每年用在这种应 诉上的费用就高达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非市场经济的危害。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约束下,我国会遭受哪些损害?
(3)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意义何在?
选做题Ⅱ
下列是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材料:
材料1
布什说,德国统一,欧洲成为完整、自由的欧洲之所以可能,是美国的领导起了推动作用;而海湾事件又证明,没有人能代替美国的领导地位。他又说,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摘自布什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和国情咨文(1990年9月和1991年1月)
材料2
克林顿说:“愿我们现在还不能与之谋面的后代人……谈到今天在场的人时说,我们曾经将可爱的祖国引入新世纪……让美国所有的儿女都仍然抱有美国梦,让美国明亮的自由之火蔓延到世界各国。”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将领导一个全部由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
摘自克林顿就职演说(1997年1月20日)
材料3
早在80年代,邓小平就科学地分析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些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
摘自江泽民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演讲(1997年4月23日)
材料4
对于在人权问题上曾与欧美发生过多次摩擦的中国来说,北约的轰炸是一个“关系到国际新秩序的根本问题”。如果说价值观的不同可以导致武力干涉,那么按照这种逻辑,坚持 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其主权也将处于欧美的军事威胁之下。现在,中国正试图极力阻止按照“欧美的逻辑”来建立世界新秩序。最近,中国与俄罗斯共同采取了行动推进了联合国主导 下的外交,并且与朝鲜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周边国家加强了关系,这一系列外交动向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摘自1999年6月15日日本《读卖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4说明美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3、4说明我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试述中美两国关 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根本分歧。
政治理论预测试题(四)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题分析】此题是对唯心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心想事成”是人们 的日常说法,是 说人要善于多思考问题,有其合理性。但将这个说法上升到哲学去认识,“心想”是人们的 主观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及运动过程,“心想事成”,就是说只要“想 ”就能直接把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在哲学上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 B项是正确选项。考生选择此题的错误点在于,容易将这句人们常说的话误认为是正确的而 错 选C项或D项。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那些人们常说的“日常语”,有的一上升到哲学 高度去评判时,则是错误的。
2.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的确认。此题对 于那些平时复习只停留在第一层面或者在复习过程中不仔细、认真的考生,的确有了一定难 度。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初看上去没有多大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每一个概念必须 叫得准。首先看A项的内容,由于“生产资料”包括在“劳动资料”之中所以此项明显错误 ;B项和C项的内容,由于生产资料属于生产关系范畴不是“劳动过程”,所以也是错误的选 项,这样采用排除法将A、B、C三项排除,正确选项就是D项。选择此题要紧紧抓住“劳动” 这个主词,就是凭直觉经验也应选对。
3. 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思维方法本质的确认。哲学上研究 的思维方法 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正确进行理性认识的方法(C项)。思维方法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D项),因为它是与认识主体相联系的知识;也不是“实践方法”(A项 ),因为思维方法是在思维领域的认识方法;更不是“科学认识方法”(B项),因为是思维 方 法中包含了科学认识方法,并对科学认识方法有指导作用。这样将干扰项A、B、D项排除,C 项是此题的正确选项。考生选择此题要紧紧抓住思维方法是理性认识范畴这一关键问题。有 些考生丢分会是由于误选B项。
4. 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理性认识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题干是马克思的 一段话。主要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B项)。由于马克思这段话理论指 向不明显,考生选择此题有一定困难。聪明的考生就应该首先读懂题干的意思是什么,然后 再去分析选项。题干中所说的“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一切科学 的抽象”就是指“理性认识”,接着往下理解,“一切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 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就是说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理解了题干的意思 之后,再去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C项(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明显是错 误的选项,因为,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样将C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正 确的观点,但作为单项选择,只能选一,根据已经理解的题意,只有B项才是最符合题意的 正确选项。
5. C【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集中的理解。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实现的。资本集中本身又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竞争,即通过资本之间的兼并;二是通过信用,如组建股份公司等等。所以,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资集中。正确选项是C。
6. C【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掌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因此,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
7. A【解题分析】考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的掌握。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关系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都是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是由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C项只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非实质。D项本身表述就是错误的。由上述分析可见,A项是正确选项。
8. 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 决定》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 产权。
9.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掌握。 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建设 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第三个五 年计划开始按两步来实现: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因 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10. 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的 掌握。194 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因此,备选项D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是在《论联合政府 》中提出的,B是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提出的,C是在《反对本本主 义》中提出的,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11. D【解题分析】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还是为 了发 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因此,正确的选择项只能是D。
12. D【解题分析】此题涉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纲领的基 本目标D与基本政策A、B、C的区别。
13. C【解题分析】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者 的素 质及提高资金、原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的经济增长,其实质是以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中心来实现经济增长。
14.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 经济 的认识上我们所取得的最大的突破就是不再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判断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 标志,而确认了无论计划还是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从而确认了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 基本制度的范畴。因此C是正确的选择项。
15. A【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16. B【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 A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概念的理 解和把握。实践 的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大主要因素。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 因素(A项),承担着制定实践活动的目标,操纵着实践活动的手段,去改造实践活动的客 体,达到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和任务;实践的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但并非等同于客观事物(B项),必须是进入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的 主体和客体是互相作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C项);主体客体化活动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客体主体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 的内在的本质力量(D项)。所以A、C、D三项全面反映了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所包含的内容 ,是正确选项。此题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对C项和D项的内容干脆不理解,是无法进行正常 选择的。
18. B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选择此题必 须将马克思这段 论述的含义弄明白,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中有两个 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 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项),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 导 作用”(B项)。选择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A、D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应当排除,只有B项和C 项 反映了马克思这段话的原意。此题没有难度,即便考生没有读懂马克思的话,也能找出正确 选项。
19. AC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上层建筑具体形式的确认。选择此题 首先明确题干中 的上层建筑是指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其次,当选择思想上层建筑的时候必 须抓住,是反映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这样,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 选项:A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D项的内容是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B项的内容虽然是“观 点体系”,但不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观点体系,或者说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体系,不符合 题意。所以A、C、D选项是正确的。
20. AB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经验、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 用,这是一道事实 理解选择题。题干黑格尔的话主要是说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在一般情况下“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B项),经验、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 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同时黑格尔的话还说明“认识的深刻性与 知识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D项),应该“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A项)。题中 C项的内容不仅与事实不符,更不符合题意。这样将C项排除,A、B、D项才是黑格尔所讲的 本 意。此题纯粹是一种综合理解题,题中选项所给定的内容也不是非常规范的哲学原理,完全 依靠考生自己的理解来选择,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这种类型的题又是恰恰与命题的规律和原 则相符合的,要特别引起考生的注意。
21. AB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产生过程经 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等四个 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或偶然地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用公式表示是:1只羊=2把石斧。在这里,处在等式左端的商品是相对价值,或说处在相 对价值形式上;处在等式右端的商品是等价物,或说处在等价形式上。这就是说,等式左端 羊的价值是通过等式右端的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而处在等式右端的商品之所以能表现另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但它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它只能用 自己的使用价值去表现另一个商品的价值。
22.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对自由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之上,所讲的“劳动”,是指产业工人的劳动。在当代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劳动”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选项ABCD所反映的内容上,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选项。
23.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经济全球化所表现的特征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联系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选项。
24. A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掌 握。中国革命统一战 线中的两个联盟是指:第一,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工人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因此,备选项A、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 答案。备选项B、D错在把农民当成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领导者,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25. B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革命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关系的掌握。毛泽 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 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 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 掌握这两个武器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正确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 正确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因此备选项B、D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26.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监督的掌握 。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 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应该特别警惕。党要领导得好,就要接受党的监督 、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无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其关键都在于 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因此,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 为此题正确答案。
27.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 共同富 裕” 的理解。选择项D明显不正确。许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并没有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没 有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它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8. ABC【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牢牢把握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已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占主导地位(因此,D不为正确选项),但尚不够成熟和发达。因此,A、B、C为正确选项。
29.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在我国必须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原 因。此题各项都符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原因,复习时应加强记忆。还可把此题改为一个分析题,其选项就是分析题的要点。
30. ABC【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1.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2. ABC【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3. BC【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三、分析题
34. 【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 巨大作用。马克思 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爱因斯坦将 科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2)材料3是科学乐观主义的观点,材料4是科学悲观主义的观点。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 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二者的错误实质是:他们都是只 见物不见人,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
(3)马克思主义认为:①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 代社会科学技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否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②社会是一有机系统。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科技与价值的矛盾,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 术的作用。③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都是错误的。
35. 【答案要点】(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生产和交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并通过对两大部类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交换关系的研究,对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说明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证两大部类生产的协调发展。而要保证两大部类生产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2)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导致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从而制约和影响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36. 【答案要点】(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分为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部分,相应地中国资产阶级也 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两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1)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比较进步生产关系。2)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要求,是革命动力之一。3)要保护民族工商业,要让私人资本 主义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同时在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 族资产阶级参加。
(3)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1)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 性和垄断性,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2)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 》中,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
37. 【答案要点】(1)当前,我们党建工作的形势是好的。去年,我们党召开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随着决定的学习贯彻,以提高“五大能 力 ”为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正 在形成,全党上下出现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全面展开,执政能 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重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步发 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实践表明,党的先进性既不是 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得以保持和发展;党 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具体的、与时俱进的,必须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 和特点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当代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去考 察,放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去衡量,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 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 。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的先进性 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 使命。一方面,在执政条件下,只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 政地位才能不断巩固。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另一方面,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先进,又必须 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是一致的,必须统一起来加以部署,使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上来。衡量一个政党的进步与落后,最终要看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不断 增长的,人民利益的构成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 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并善于正确 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持把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 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总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要把 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 核心。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1)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在非市场 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是根据市场竞争确定的,往往不真实,不可信。 因此,要判断非市场经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就需要从条件相类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企 业的成本和价格来进行推断。这种方法,从逻辑上讲是合理的,但在具体运作时,却往往被 人为操纵和利用。简单地讲,非市场经济的危害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随意性:
第一,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的随意性——由谁认定、以什么标准认定都没有规则 可寻。世贸组织的规则实际上没有专门针对非市场经济的条款。因此,这对像中国这样通过 自己努力改变非市场经济状况的国家非常不利。
第二,在贸易纠纷,譬如确定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摩擦中,选择哪个国家的哪个产 业或企业作为“类似的参照”标准,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材料3中欧盟、美国对中国彩电 的反倾销就是例证。
(2)上述材料说明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约束下,我国会遭受如下损害:
1)容易被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起诉。
2)容易被抬高反倾销的幅度。在同一起国际反倾销起诉中,我国企业往往是被征收反 倾销税率最高的企业。
3)我国企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目前,占中国进出口总额45%的前3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完全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没有承认中国 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十分不利。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 对外贸易的拦路虎。
(3)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对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可,对于改善中国的外贸环境,保证中国正常的外贸出口也有着相当 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特 别是外贸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 员后,中国理应得到公正的待遇。加入世贸3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越 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不公平的。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1)美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第一,美国是世界的领袖。第二,以美国价值观为基础,使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美国越来越露骨地把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作为它提供对外援助、贷款、贸易优惠的先决条件。第三,在美国“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与地区组织来为美国利益服务。第四,建立地区新秩序,遏制地区冲突,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2)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第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第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渐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第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谓经济制裁。
(3)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分歧是:第一,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还是一个多样化世界。第二,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共同解决世界问题。第三,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四,是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还是搞贸易歧视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分歧的焦点是搞强权政治还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