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势与政策”的考查范围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形势与政策”的考查范围是:
(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三)上述(一)、(二)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可以看出,本部分考查的主要是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直接分值大约为10分。但“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几门学科有关知识结合考查的间接分值就比较高,有时甚至高达三四十分。今年新大纲更是明确规定了考查“‘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几门学科有关知识点的结合”,使得形势与政策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考生一定要注重本部分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二、“形势与政策”近五年(2001—2005)考试试题
(一)2001年文科、理科考试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第14题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A)
A.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B. 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C. 加强人口和资源建设
D. 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15题 2000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通过了旨在加强美台军事关系、阻挠中国统一的(B)
A. 与台湾关系法
B. 加强台湾安全法
C. 共同防御条约
D. 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2.多项选择题
第27题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十五”计划规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必须(ABDE)
A. 把发展作为主题
B.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C. 把机构改革作为紧迫任务
D. 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E.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第28题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ADE)
A. 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 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
D.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29题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要使联合国和安理会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应遵循以下原则(ACDE)
A.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B. 履行义务,维护权威
C. 扩大共识、求同存异
D. 加强沟通、密切协调
E. 顾全大局、促进合作
第30题 2000年6月,朝鲜与韩国最高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会晤取得的共识有(ABCD)
A. 应由朝鲜民族自主地解决朝鲜统一问题
B. 致力于解决离散家庭团聚等问题
C. 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D. 尽快举行当局之间的对话
E. 用联邦制的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二)2002年文科、理科考试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第15题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C)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2.多项选择题
第28题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上海公约”,决定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ACE)
A. 恐怖主义
B. 单边主义
C. 分裂主义
D. 地区霸权主义
E. 极端主义
第29题 2001年7月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ACD)
A.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 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 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
第30题 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ABCDE)
A. 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B.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 “开放的地方主义”的原则
D. 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E. 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2003年考试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第14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D)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执政为民
第15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
A.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多项选择题
第27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ABCD)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28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ABCDE)
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29题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朝鲜进行访问,双方领导人进行会谈,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宣言》除决定重开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外,其他内容还有(ABCD)
A. 日本政府对过去在朝鲜实施的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在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真诚地就两国经济合作具体内容和规模进行协商
B. 对于1945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双方相互放弃一切财产损失追索权
C. 朝鲜将采取切实措施,以使关系到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悬案问题不再发生
D. 为了一揽子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双方确认遵守一切相关的国际协议。朝鲜表明了将冻结导弹试射的时限继续延长到2003年以后的意向
E. 日、美、朝、韩即将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协商
第30题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圣彼得堡召开峰会,签署了重要的政治、法律文件,其中有(BDE)
A. 边界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增加信任措施的协定
B.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C.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公约
D.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E. 关于地区反恐机构的协定
(四)2004年考试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第13题 2003年9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议案的欧盟国家是(A)
A.瑞典 B. 丹麦 C. 英国 D. 希腊
第14题 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取得了成功,两国签署了(A)
A.《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B.《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C.《中印联合声明》
D.《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第15题 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C)
A. 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
B.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C. 中国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D. 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
2.多项选择题
第16题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除。这一变化体现了(ABCD)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第26题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E)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长快
E. 环境污染少
第27题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BDE)
A. 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 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 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第28题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ABC)
A. 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
B. 巴基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
C. 美国偏袒以色列
D.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E. 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
第29题 2003年8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收获有(ABCD)
A.确定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
B.确认了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
C.原则赞同解决核问题采取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针,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
D.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
E.美朝双方初步达成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共识
第30题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ABCDE)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C.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五)2005年考试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第4题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B)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第14题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C)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
第15题 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这一计划称为(B)
A.双边行动计划
B.单边行动计划
C.“路线图”计划
D.中东和平计划
2.多项选择题
第27题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ABC)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有效执政
第28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29题 从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朝核问题第一、二、三轮六方会谈均在北京举行,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主要有:(ABC)
A.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途径,并得到广泛认同
B.推动形成了六方会谈框架,现已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C.发挥了作为东道主的斡旋和调停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D.促成了朝韩双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签订
第30题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ABCD)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三、考试命题规律分析
研究近几年“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总的命题思想是在稳中求变,其中既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每年又有新的命题思路。总的看来,以下几点值得考生注意:
(一)以国内为主,紧密贴合当年的国内外热点,注重反映重大突破性事件
1.就国内而言,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以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为重点而展开命题。具体来讲,每年的“两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全会特别是通过的有关文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当年的重大事件,重大社会、现实、理论热点,这些往往是命题的重要信息源和出题点。
从近几年的考研试题分析,中央全会文件报告和领导人讲话在国内部分中占比重最大。例如,以中共中央全会文件和报告为考查点的命题,2001年文、理科第14、27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有关内容,十五届六中全会则在2002年文、理科第15题中考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2004年多项选择30题中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2005年多项选择27、28题中予以考查。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更成为命题考查重点,接连在2003年试题的14、15、27、28题,2004年分析题36题和2005年多项选择题17题中出现。以主要领导人讲话为出题点的命题有2001年文、理科第28题,考查江泽民同志视察广东时在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文、理科第29题考察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2.就国际而言,以中国国家民族利益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围绕中国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和主张,内容涉及大国外交,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等。
如果将近年国际部分试题归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局势的把握,特别是中国对发展对外关系、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回答国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如2001年文理科的29题考查中国提出的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遵循的原则。二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和大突破,特别是中美、中日、中欧。例如中美关系方面,在2001年文理科第15题考查因《与台湾关系法》而引发的中美关系危机。2004年第14、15题考查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的新进展。朝韩关系方面,2001年文理科第30题考查了朝韩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日朝关系方面,2003年第29题考查了《日朝平壤宣言》。三是国际社会重大时事、热点和大国动态,如美、英、法、俄、日、印等国发生的重大时事。例如2002年文理科第28、30题分别考查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和第九次APEC上海会议。2003年第30题继续考查上海合作组织。2004年第13题考查欧盟建立欧元区的进展问题,第28题考查中东和平问题,第29题考查朝核问题。2005年第15题考查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第29题考查朝核六方会谈。
(二)命题方式由原来的单一知识记忆型为主开始向复合材料分析型转换
从历年试题分析来看,时事与政策作为考研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是考生花费时间较少而又得分率比较高的科目。这与命题方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即重大时事重点命题,命题方式单一直接,造成考查点较为集中和记忆性选择题目多的命题特点。但是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逐年修订和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近年的“形势与政策”命题也相应出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开始注重与多学科交叉出题,复合式分析性命题增加,特别是在大题上利用时政材料结合其它学科进行综合考查成为一大常用模式。从题目分布来看,直接考查主要放在选择题目上,单项选择往往十分简单,多项选择在选项由5项改为4项后难度自然下降,但同时也开始出现分析性较强的题目;综合考查放在辨析与分析题目上,时事政治被命题者作为材料运用,为考查其它知识点提供相关背景和材料。取消辨析题后,时事政治在分析题中充当材料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以2004年考研试题为例,该部分单项选择题目三道,分值3分,比2003年增加一道,考查欧盟、中印关系和中欧关系,多项选择题三道,分值6分,绝大部分还是命题方式直接,较易得分,但多项选择第28题则不再是单纯记忆性题目,而是在设计上从题干到选项都有深度和难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道比较有代表性的多项选择题。
28.“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过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
A.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 B.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
C.美国偏袒以色列 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E.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
这道题命题方式灵活,不再直接考查中东和平问题中的表层现象,而是深入问题的里层,要求考生分析“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困难的原因,设计的选项迷惑性较大,需要考生在熟练掌握相关国际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首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是由美国提出的反映美国中东政策的产物,它的实施建立在巴以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但是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反对这一计划,认为损害了本国利益,巴勒斯坦的激进组织亦是同样态度,再加上美国中东政策一直对以色列倾斜,而美国打伊拉克主要是基于萨达姆政权的不合作和对石油战略利益的追求。所以,选项ABC是正确答案,D项与该计划没有本质必然联系,构不成主要原因。E项俄罗斯是“中东和平路线图”提倡者之一。
2004年考研试题中的辨析32题,时事政治被命题者作为材料运用,为考查其它知识点提供相关背景和材料。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道题:
32.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该题就属于运用时政作为材料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这种题型的设计中,命题者考查的是考生通过解读材料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生只要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展开分析,牢牢把握政府必要的干预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内在关联,就不难得到高分。同样2005年的第35题也体现了这个趋向,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大题中时政与多学科知识交叉复合出题已成为某种方向。
(三)以考研大纲为纲,与新增知识点结合出题是今后命题的一个方向
考研政治大纲是考生备考政治的基本武器,也是研究命题规律的基本依据。每年的考研政治大纲根据教育部要求都要修订,调整学科体系,删减一些知识点,新增一些知识点。因此,对考生而言,把握大纲十分重要。考生所学的政治知识可能与考纲规定的知识点不完全一致,只有精研大纲复习才能有的放矢。特别是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新增知识点命题率比较高,与之相结合也是命题者考虑的方向之一。
四、形势与政策应试策略
2006年考研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考查“‘形势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因此在2006年“形势与政策”的考试中,10分的分值具有非常大的弹性:一方面,有可能就在10分正常分值内,“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出综合性的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另一方面,有可能突破10分正常分值,以“时政性”的“形势与政策”的知识点为契机和切入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出主观题(10分的分析题)。可见形势与政策复习的好坏,对政治总成绩影响很大,因此要认真准备,积极备考。就2006年备考而言,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把握重点,将时政与各学科基本原理相联系,注重培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国内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一国两制”与港澳台、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上的讲话、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出访等等。国外如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晤、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欧盟问题、八国首脑会议、印尼和“自由亚齐运动”签署和平协议等等。特别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应为备考重中之重。在强调学习重点的同时,要注意命题的新角度,理清思路,注意与多学科知识的纵横联系,即与基本原理对号入座,注意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时事信息的全面摄取。考生在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之中,利用各种信息载体对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党和政府公布的重要文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国际上的重大时事等等做牢牢掌握,扫除盲点和模糊点,在准确记忆和理解分析的过程中全面把握。比如《人民日报》社论、新闻联播、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评出的十大新闻,《半月谈》、《瞭望周刊》、《新华文摘》等重要杂志关注热点,切忌怀有临时抱佛脚的投机主义心理,只想临时突击,不作认真复习,势必吃亏。
(三)关注新政策方针,国际关系新突破、新观点,关注与现实重大问题相结合的黄金点和热点。党和政府实施的新政策方针,党的重要会议,国际关系的新突破,社会现实和理论上的一些新观点和热点,往往是在命题者选择命题材料的范围之内。考生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时,要多记忆,多联系,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