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07年考研春季公开课―包仁政经讲义

cnky 网络资源/2006-07-26

第一部分:总述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整个考研政治各学科中理论性最强的一个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为七章,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如何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以及应当怎样研究生产关系。本章属于本学科中的预备知识部分,历年考试出题的频率较低,是非重点章,其内容主要是知识性的。

  第二章为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以及商品经济关系中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和规律,本章2004年增加了关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方面的内容,与此相适应,本章的标题也进行了调整。本章的内容非常重要,几乎历年试卷中都有关于本章知识点的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重点章节。本章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 因此,只有把简单商品经济关系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和规律搞清楚,才能为分析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本章中所阐述的许多基本理论、规律和范畴具有一般性,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指导意义(如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三、四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三章重点分析资本 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实现形式,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特征。第三章实际上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四章分析资本作为一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和资本运动所需的条件,以及资本运动过程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如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等。这两章涉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均属于重点章节。据统计,历年试卷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出题,大多涉及这两章的知识点。 因此,考生对这两章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加以把握。此外,这两章虽然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包括自由竞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其中所阐述的某些基本理论原理(如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折旧问题;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可以直接运用于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考生在学习这两章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六章为第四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这两章的内容,是近年考纲中新增加的,涉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许多重大方针决策,体现了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考生在学习这两章内容时,不仅要把握有关的知识点,而且要了解这些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把握中央关于这些重大问题的提法和相应的方针政策。尤其要了解中央的这些提法和方针政策,是要针对解决哪些重大的现实经济问题。

  这两章中,第五章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第六章的内容相对比较多,涉及了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主要方面,考生在学习这章时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基本观点,了解现实情况,领会方针政策。

  第七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最后一部分。这章所阐述的内容和知识点,实际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分析,来阐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问题。本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要把握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机遇、风险和挑战,中国所应采取的经济对策。

  二2007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建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的内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理论性,在考研政治试卷涉及的各个学科中,它是理论性最强的一个学科。它所阐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它的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另一个是它的一般性,它虽然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一般性,即对于社会化大生产、对市场经济是完全适用的,可以用来分析说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

  考虑到上述两个特点,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考纲中《政治经济学》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许多知识点,本学科在试卷中的分值也有所提高,同学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一学科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要注意对本学科中各章节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观点的全面系统把握,由于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事实上,在每年政治试卷“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约25%)属于直接考查基本概念、范畴和规律;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说明现实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问题。

  2.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知道概念、规律本身的含义,还要进一步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些概念、范畴、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是因为,在历年政治考研试卷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试题,往往并不是简单地考查某个概念、范畴和规律,而是把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畴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一点在不定项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不定项选择题往往又是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题型。

  3.要在平时学习中就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分内容本身就具有一般性,可以用它来分析、说明和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并且近年来考纲中还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因此,在试卷出题时,往往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例如,在2001年理科试卷中有一道材料题,要求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邯钢经验及其成功的原因。又例如,在2002年理科试卷中有一道材料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应有的基本对策。

  4.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往往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考生要重视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要特别注意它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有关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联系。预计今后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会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原理去加以分析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是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它必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自身的规律办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分析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概念、范畴。

  三近几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1.从10年来的试题题型来看,每年必出单选题、多选题和辨析题。从试题分布情况来看,第二、三、四、六章很重要,各种题型的命题比例都比较高;第一章只出过3次单选题;第七章几乎很少出题;第五章01年和02年出过2道分析题。

  2.这一部分最强调的是扎实掌握每章要求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及规律,如此,才能正确地分析现实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第二部分:历年真题解析

  1.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2006年)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答案要点】(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005年)

  [答案要点]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主要是要弄清楚“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之间的异同。回答时主要抓住三点:

  (1)流动资本的定义及其两种存在形式。即:“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

  (2)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共同点。即:价值周转方式是相同的。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 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3)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不同点。即: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因此,说“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是错误的。

  3.2002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2004年)

  [答案要点]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②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核心是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个知识点。这既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答好该题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1)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培育和发展有序市场的重要性。(2)政府在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和必要性。(3)正确认识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4)答题要紧扣材料, 明确材料强调的重点,围绕重点进行论述。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以材料的方式命制辨析题,特别是今年考题第31题以漫画的方式命制辨析题在考研试卷中是不多见的,这说明考研出题越来越灵活,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活学活用。

  4.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2004年)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

  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①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②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分析]本题是考查“股份资本和股息”这一知识点, 主要是考查对马克思主义股份公司原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题中第①问“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回答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股份制的原因。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不带有制度性,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是材料中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题中第②问“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材料中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实际上是对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的作用的两种不同观点,也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反映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实际上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因此,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5.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003年)

  [答案要点]

  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

  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和实质。回答本题要求重

  点分析以下三点:(1)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方面是通过国有资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措施。(2)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3)指出命题中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实质是错误的。

  6.(2002年文科第32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且考查对影响价格诸因素的掌握。

  解答本题要求把握三点:一是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二是价值与价格的变动关系及条件。三是现实交换中影响价格变动的其它因素。

  [答案要点]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

  7.(2002年理科第33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该题既有合理因素, 又是片面的观点。在解题时,应分为下列两个方面进行辨析。

  (1)肯定该命题的合理因素,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

  (2)指出该命题的片面性。第一,在市场经济中,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第二, 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第三部分;理论介绍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 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反映着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商品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并覆盖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过程,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市场体制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具有价值,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生产者与自然的关系。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产生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②性质不同;③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劳动二重性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或枢纽。

  3、商品的价值是指,生产商品过程所耗费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由商品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4、商品、价值本质上都不是物,而是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劳动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矛盾,都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都是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价值形式会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和完成形式。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它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6、货币共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产生来自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及其发展。信用货币即信用凭证的货币化,它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7、关于货币职能的重点分析

  (1)价值尺度。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用货币来衡量表现商品的价值。②货币通过价格来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自身的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价值、供求、货币自身的价值(实践上表现为纸币发行量)、国家的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是观念的货币,而不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用货币来购买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在于: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又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正是这一特点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纸币的产生。③流通手段在现象表现为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④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⑤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要求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二者分别对应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两种宏观经济形势。

  (3)支付手段。①支付手段是随着商业信用(赊帐买卖)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在现象上表现为“先给货,后付款”。支付工资、利息、税收、租金等行为,都属于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支付手段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增大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4)贮藏手段: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也就是把它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本质上只能是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纸币在一定条件下承担贮藏手段的职能,其前提是币值稳定。在由纸币承担贮藏手段职能时,流通中的货币量无法由市场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干预。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依据供求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是,价格要能够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上下波动,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是要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0、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是:①调节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②促使生产经营者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③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④产生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益的矛盾。

  11、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价值规律各方面作用的实现,都是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为基础的。

  12、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我们深化了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①不仅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劳动在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并且他们的劳动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日益突出。②不仅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在创造价值,某些非物质部门生产领域甚至精神财富生产领域中从业者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A.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生产过程

  1、资本流通形式即资本总公式G-W-G’和商品流通形式存在着重大区别。从中可以看出: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②资本和货币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但资本却能够在运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增殖。

  2、资本流通形式即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资本所要求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所必须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它的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②它的价值构成具有特殊性;③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体现着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5、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是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只发生价值转移,可变资本才实际生产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属于不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属于可变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②得出剩余价值率的科学概念。剩余价值率(m’)=m/v 或m’=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它表示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都属于生产资料。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却构成了劳动创造价值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也要参与价值、财富和收入的分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分配原则。

  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它的现实起点,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的差额,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最终导致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把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关键在于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9、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资本积累的实质,是用剥削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和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可以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这两个方面来把握。此外,还应把握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10、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及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c/v)。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之一,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扩张其规模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有所区别。资本集中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B.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范畴既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又构成了资本之间竞争的一个现实基础。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在现象上就表现为利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表现资本自身的增殖程度。要把握影响利润率的四个主要因素。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水平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①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资本的本性要求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②是通过各部门资本之间的竞争实现的,这种竞争的方式就是资本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平均利润率是工人创造的总剩余价值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表明资本家阶级在共同剥削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和工人的对立是一种阶级对立。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生产价格等于成本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出现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转化和实现形式。这是因为,总平均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排除超额利润的存在,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来自于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其职能是通过商品的买卖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都属于职能资本,能够获取平均利润。职能资本是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它与非职能资本相对应。

  5、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借贷资本来源于职能资本运动中所必然出现的各种闲置资本,借贷资本不是具有独立存在形式的资本。借贷资本有三个特征:①它是一种资本商品;②他是非职能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③它采取G-G的循环运动形式。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率是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和利息率在通常情况下的数量界限是:利息和利息率大于零而小于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有:①平均利润率;②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③法律和传统。

  6、银行是专门从事资本借贷活动的企业,银行资本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银行利润本质上来源于剩余价值。由于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家不同于借贷资本家,因此银行资本虽属于非职能资本,却能够获得平均利润。银行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是相对于其自有资本而言的。

  7、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体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要求。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它们本身不代表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公司是公有还是私有。某个股份公司的具体性质,取决于其控股权在谁手中。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增强竞争力,为了增强国有企业和整个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8、股票是股东在股份公司中拥有资本所有权并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都属于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价格的实质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等于股息除以利息率。

  9、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资本主义地租反映地主、农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此外还包括垄断地租。级差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I和II。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具体来自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最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级差地租I和II在归属不同。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它具体来自于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差额或农产品的垄断高价。

  10、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其本身不是劳动产品。因此,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的价格等于地租除以利息率。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要经过自由竞争和垄断这两个阶段。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最本质的特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其他一系列经济特征,都是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垄断在国内国际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特征是,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处于主导地位。

  2、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价格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都来自于垄断组织对产品和市场的控制,来自于其垄断地位。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深化的结果,它意味着垄断自身发展的更高层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目的是更好的维护和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自我调整。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既有效又有限。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物质条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体现,它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

  2、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经济关系和政府的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一、 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1、资本循环是分析资本运行的形式和条件,它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公式是:G-W•••P•••W’-G’。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要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顺利进行所必须的条件是:实现产业资本各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的统一。

  2、资本周转是对资本循环过程的动态考察,它主要分析资本运行的时间和速度,以及加快资本运行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这两部分,要把握这两部分时间各自的具体内容构成。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计算公式:

  ①n = ;②n =

  3、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属于固定资本,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属于流动资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②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在于:①节约预付资本;②提高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此外,加速资本周转还有助于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4、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本价值周转的具体实现形式,它要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来进行。固定资本的磨损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个方面。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要把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方面因素都考虑在内。充分考虑无形损耗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

  5、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从社会宏观的角度分析资本运行的条件,它以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运行的两大理论前提是:①把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②把社会总产品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分。

  6、社会资本运行的基本条件可概括为四个公式。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I(v+m)=II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②I(v+m)>Iic

  ③II(v+m-m/x)>I(v+m/x)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④I(v+△v+m/x=II(c+△c)

  (注:m/x代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m中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

  7、马克思的社会资本运行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比例关系的协调,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周期的四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身运动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其原因主要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第二节 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1、垄断资本的出现,使市场经济规律发生某些变形(如垄断价格),使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新变化(对竞争的抑制)。垄断阶段资本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政府全面加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所形成的,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金融资本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统治。金融资本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方式是“参与制”,政治上实现统治的方式是“个人联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①国家垄断资本和国有企业;②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的结合;③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采取经济、计划、法律等多种手段,主要表现有:①建立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②实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③国民经济“计划化”;④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⑤制定并监管市场运行规则及必要的行政措施。这些干预和调节,既体现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1、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概念。战后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也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本国际化主要包括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这三种表现形式。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大幅度增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战后科技革命,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依据其各自的经济实力及其变化在经济上争夺和瓜分世界。既联合又斗争,是战后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总的态势和发展趋势。

  3、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矛盾和磨擦,存在着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互相协调、合作和妥协的必然性。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来源:导航学校

  

(责任编辑:woaieb)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