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魔方冲刺系列之二:第四部分 邓论与"三个代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你来我网考研社区/2006-11-17

(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1)微观经济活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或者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

    (2)企业经营机制一般包括:(1)激励机制。(2)约束机制。(3)运转机制或循环机制。

    (3)增强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2.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般分为:(1)独资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

    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它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

    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七) 完善市场体系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构成市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除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目标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必须推进价格改革。价格改革一是要改革历史遗留的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的价格体系;二是要改革不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目标是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进一步改革商品流通体系是培育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商品流通需要,构造大中小相结合、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配送制、代理制等经营方式,推动流通现代化。转换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机制,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第二,实行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需求平衡的需要。第三,实行宏观调控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改革要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了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是重要的,但不能夸大,政府的长处是宏观上的指导,而不是微观经济活动的具体管理。政府要遵循“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要求,转变经济职能。

    (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实质和基本经济制度

    1.共同富裕实现的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二是将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为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基础。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1)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存在三种基本实现形式:(1)公有独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2)股份制。(3)股份合作制。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的经济比重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保障体系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体来说,主要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它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红利、股息、利息债息或分享收益收入。

    2.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 公平首先体现在机会的均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其次,公平表现在规则的平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同样的标准和规则。

    所谓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的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或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达到的状态和程度。

    效率和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和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们党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认识过程。改革开放后,开始把注重效率、发展经济作为重要方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同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十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是体系,一般由社会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者解除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后顾之忧;第二,调节社会经济关系,通过向社会以及成员统筹保障资金,分配给维持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第三,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保证企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