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两种形式存在。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中,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用c 表示;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生产力的资本,用v来表示。
2.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有生产要素都是价值创造的条件,但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具体表现为
(1)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资料,在生产中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们自身的价值也要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2)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条件,工人的抽象劳动必须借助这些条件形成价值。
3.剩余价值率(m′)
(1) 商品价值的构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等三部分构成,其中后两部分是工人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
(2)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公式: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或剩余价值量=剩余劳动时间(m)/必要劳动时间(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即剩余价值量,它的大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需要指出的是,剩余价值率是一次生产循环过程中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所得剩余价值与实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七)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1.剩余价值分配的前提——平均利润的形成
(1)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公式是P′=m/c + v
(2)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正比。
②资本有机构成。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呈反比,即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
③资本周转速度。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④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相同的情况下,节约不变资本,可以使生产同样的剩余价值只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在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等量资本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便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其结果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最终使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全社会的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平均利润形成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大体相同的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有的利润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所反映的是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更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第一,是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第二,是社会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的比重。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的变化,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但这并没有排除各个资本家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超额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竞争关系。
4.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转化形式
(1)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资本主义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款的行业。资本家开办银行、经营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且必须取得平均利润。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而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所以,银行利润也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有资本作为借贷资本来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家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且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家又具有职能资本家的特点。
(2)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①资本主义地租形式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土地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其中,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的土地而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是由中等地决定的,而是由劣等地决定的。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
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态。其中,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地租。
由于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期满后重新签订租约时土地所有者就会把这部分超额利润据为己有。因此,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在租约期内,农业资本家为了尽可能多收回投资效益,便尽量掠夺地力。
②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垄断地租是因产品的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和稀少性决定的。形成垄断地租的农产品的垄断价格不是由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值决定的,而是由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决定的。农产品的垄断价格与帝国主义时期的垄断价格不同,不是由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人为制定的价格,而是由对具有特殊性和稀少性的土地经营垄断为前提的。
矿山地租是指工业资本家为了开采矿山而缴纳给矿山所有者的地租。它也包括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
建筑地租是指专为建造住宅、工厂、商店等建筑物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它也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建筑地段地租有两种特点:第一,土地位置起决定作用。建筑用土地位置离城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第二,垄断地租越来越占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建筑地段,特别是繁华市区土地的地租不断上涨,形成高额垄断地租。
★★★③土地价格
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因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这样,土地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二是存款利息率。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地租有上涨的趋势,一方面,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利息率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八)垄断价格
1.垄断的实质是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的形式是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是指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为获得垄断利润,在购买生产资料或销售产品时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价格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是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是对资本流入的阻碍和产量的限制。
2.垄断价格的形成,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垄断价格不可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价格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的容量和产量水平。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改变全社会商品的价格和价格总额的一致性。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的价值部分。第三,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垄断价格进一步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垄断价格是市场价格。对垄断企业来说,垄断价格就是价值规律的直接表现,即直接通过垄断价格起作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价值规律还是在一定范围内直接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