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胡锦涛表示,(1)要处理好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
(2)要处理好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3)要处理好加大外部支持和挖掘农村内部潜力的关系,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
(4)要处理好调动干部积极性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增强本领、埋头苦干,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要处理好抓紧当前工作和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办好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新局面。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这一基本途径,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1)“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2)党和政府各部门齐心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3)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风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
3.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贯彻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4.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第18期发表了《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
第一步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推进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深层次问题。
三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文章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从今年起,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这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