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阶梯训练题集1.6(2)

网易考研/2006-11-18

二、选择题Ⅱ,即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 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 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社会的基本关系是指( )

A.生产关系 B.经济关系

C.交往关系 D.物质利益关系

4.生产关系长久地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必然导致( )

A. 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建设发展迟缓,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 背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意义是( )

A. 它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

B. 它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

C. 生产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力

D.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的根本要求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观依据

6.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

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7.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是( )

A. 从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B. 从形成机制看,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C.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D. 从起作用的方式看,社会规律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8.社会存在包括( )

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 D.人口

9.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

A. 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B. 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 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D. 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10.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 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D.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1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意义是( )

A. 这一规律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钥匙

B.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C. 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

D.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B. 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 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 政治文明的进步

1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

D.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14.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 人人创造历史

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15.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 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6.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适用于( )

A. 分析阶级社会的一切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

B. 分析阶级社会的一切现象

C. 分析一切社会现象

D. 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阶级斗争现象

17.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 )

A. 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B. 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C. 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 判断思想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 )

A.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 B.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D.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

19.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 )

A. 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 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

C. 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

D. 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20.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它物化为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B.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对象的新用途

C.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D.它有助于生产管理的合理化

2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

A.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C. 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2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C.直接改变政治结构 D.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23.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 )

A.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

C.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24.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 )

A. 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

B. 科技越发展,“全球问题”越严重

C. 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造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

D. 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新观念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

25.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是( )

A. 肯定了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B. 肯定了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C. 重视普通个人创造历史的积极性

D. 说明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

26.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A.群众的一切意见都要遵从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2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A.相信群众的观点 B.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C.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28.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

A.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的规律

C. 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D.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29.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B.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

C.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0.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不能抹煞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因为( )

A. 人的活动受社会条件制约 B. 人的活动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

C. 人的活动受社会关系制约 D. 人的活动受物质生产力制约

3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 )

A. 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 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 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

3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C.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D.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34.否认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 )

A. 宿命论 B. 唯意志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唯心史观

3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每一时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相同的

D.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3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B. 这两个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 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参考答案

1. ABD

2. BCD

3. ABD

4. ABCD

5. ABD

6. ACD

7. ABD

8. ABCD

9. BD

10. ABD

11. ABCD

12. ABCD

13. ABD

14. ACD

15. ACD

16. AD

17. ABC

18. ABCD

19. AC

20. ABCD

21. ABD

22. ABD

23. ABC

24. ACD

25. ABCD

26. BCD

27. ABCD

28. ABD

29. ABD

30. ACD

31. ABCD

32. ABD

33. AB

34. ABD

35. ABD

36. AC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