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择题Ⅱ,即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产业资本循环是()
A.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C.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D.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A. 货币资本循环 B.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商品资本循环 D. 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是同时并存
3.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A. 商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 借贷资本的循环 D.货币资本的循环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
A. 购买阶段 B.流通阶段
C. 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5.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内容包括()
A. 生产消费 B. 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
C. 个人消费 D. 与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6.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 D. 流动资本
7.食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面粉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8.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耕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生产资本
9.电视机厂的资本家购买的原料属于()
A.生产资本 B. 固定资本
C.不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10.钢铁厂购买的用于炼钢的煤炭属于()
A.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 流动资本
11.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A. 产业资本 B.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12.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A.以原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 以燃料、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D. 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13.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A. 小件工具 B. 原材料
C.辅助材料 D. 劳动力
14.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生产工具属于固定资本
B.以原料、燃料、辅料、工资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
C.以房产、设备存在的资本都属于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的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1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
A. 固定资本在使用期内不需更新,流动资本需不断更新
B.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批逐渐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收回
C. 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D.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次转移,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转移
16.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包括 ()
A. 意外造成设备的损失
B. 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C. 科技进步生产出了效率更高的机器
D. 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17.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有()
A. 因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现有设备贬值
B. 机器设备因使用而造成的老化
C. 厂房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D. 发明出更先进的新机器造成的现有设备贬值
18.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往往采取如下办法()
A. 提高对机器的利用率 B.采用新技术
C. 延长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强度
19.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
A.节约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延长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0.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高低
D. 资本家预付资本总量的多少
21.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是()
A.资本循环是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B.二者考察的角度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考察其必要和重要条件,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考察
C.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前提,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结果
D.二者考察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后者是为了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数量
23.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在于()
A.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掩盖了剥削
C.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都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D.只有当预付可变资本年周转为一次时二者才相等,其它情况年剩余价值率一般大于剩余价值率
24.资本周转速度与()
A. 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均成反比
C.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量成反比
D. 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量成正比
25.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是()
A.节省预付资本,提高资本的增殖能力
B.增加每次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量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26.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 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C.节省预付资本 D. 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27.当预付资本量一定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一定时()
A. 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
B. 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C. 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
D. 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
28.扩大再生产依照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
A. 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 B. 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
C.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D.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29.社会总产品是指()
A.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D.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30.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C.+v+m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建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D.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
31.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折旧基金
32.再生产的形式有()
A.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
3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 Ⅰ(C.+v+m)=ⅠC.+ⅡC.
B. Ⅰ(C.+v+m)=Ⅰ(C.+ΔC.)+Ⅱ(C.+ΔC.)
C. Ⅱ(C.+v+m)=Ⅰ(v+m)+Ⅱ(v+m)
D. Ⅰ(v+m)=ⅡC.
3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 Ⅰ(C.+v+m)=ⅠC.+ⅡC.
B. Ⅰ(C.+v+m)=Ⅰ(C.+ΔC.)+Ⅱ(C.+ΔC.)
C. Ⅰ(v+Δv+m/x)=Ⅱ(C.+ΔC.)
D.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35.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为()
A.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B.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出发点
C.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D. 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结果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
B.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 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的投资
D.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作用是()
A.阻碍了资本的集中
B.加快了资本的集中
C.强制地恢复已严重破坏的经济比例关系
D.迫使资产阶级减轻剥削
38.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有 ()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
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39.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内容有()
A.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B.扩大财政支出,增发国债,扩大内需
C.实施国有化政策,建立和发展国有经济成分
D.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节货币供应量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
B.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 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41.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有()
A. 经济总量基本平衡 B.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C. 充分就业 D. 经济稳定增长
42.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政策主要有()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福利政策D.立法、行政措施
4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
A. Ⅰ(v +m)>ⅡC.
B. Ⅰ(C.+ v +m)>ⅠC.+ⅡC.
C. Ⅱ(C.+m–m/x) >Ⅰ( v +m/x)
D. Ⅱ(C.+v +m) >Ⅰ( v +m/x)+Ⅱ( v +m/x)
4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
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要求发展民族经济
B.运输通信现代化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
C.国际分工深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生产地
D.各国关税壁垒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尖锐
45.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张的基础是()
A.生产国际化 B.国际分工
C.跨国公司 D.资本输出
4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经济生活的国际调节的基本形式有()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47.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A. 贸易领域 B.生产领域
C. 货币金融领域 D.投资领域
4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扩张和渗透
B. 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C. 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D. 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从属关系
4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的新特点有()
A. 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发生了变化
B. 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更多的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C. 以“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产业划分的分工格局日益突出
D. 部门间的国际分工发展为更多的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
5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A. 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 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C. 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D. 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参考答案
1.ABCD
2.BD
3.ABD
4.ACD
5.ABCD
6.BCD
7.AD
8.ACD
9.ACD
10.ACD
11.BCD
12.ABC
13.BC
14.ABCD
15.ABCD
16.ABD
17.AD
18.ACD
19.ACD
20.AC
21.ABD
22.ABD
23.AD
24.ACD
25.ACD
26.BCD
27.AD
28.CD
29.ABC
30.AD
31.AC
32.BD
33.ACD
34.BCD
35.ABC
36.ABD
37.BC
38.CD
39.ABD
40.ABC
41.ABCD
42.ABCD
43.ABCD
44.BCD
45.AB
46.ABD
47.ACD
48.ABCD
49.ABCD
50.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