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一卷答案

考研教育网/2006-11-25

一、选择题Ⅰ

  1.「答案」C

  「解析」旧唯物主义有三大特点,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讲它的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而在历史观上又倒向唯心主义。所以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承认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这是辩证法的观点,所以该题选B.

  3.「答案」B

  「解析」心是人所具有的,是人的一种主观精神,所以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答案」A

  「解析」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一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它们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6.「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这一界定,一方面界定了出资者的所有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其他任何人(包括法人)都不能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另一方面界定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这里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就其内容来说,包含着企业对自己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其他各项权利。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相关内容考查。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教材和最新的理论认识和发展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8.「答案」D

  「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以及平均利润学说的提出是马克思对前人学说的总结和归纳;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第一个对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D

  「解析」A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是我国努力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是这个新秩序的基础,C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D是正确的。

  15.「答案」B

  16.「答案」B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BD

  「解析」本题主要理解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不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也不是以人为本,所以命题C不属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命题ABD属于人本主义哲学观点,所以本题选ABD.

  18.「答案」ABD

  19.「答案」ABCD

  「解析」哲学上除了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之外,还伴随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斗争,但后者从属于并影响着前者,所以A项正确。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与形而上学相结合则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故BD两项也正确。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则不是科学的辩证法,如黑格尔的哲学,因此C项正确。所以,ABCD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20.「答案」ABCD

  「解析」题中所提供的四个备选项ABCD中,AB作为正确的选项,考生会毫不犹豫地选定;D项,如果考生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展开,进入第二方面,即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及其作用的思考,也会选定。有些考生失去这2分,可能是由于对C项不理解而漏选该项。实际上,只要考生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起来考虑,就一定会选C项。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历史观上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1.「答案」AD

  「解析」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之比。考生只要理解这一点,就不难回答本题。

  22.「答案」BC

  「解析」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只是出卖一定时间的使用权。如果放弃了劳动力的所有权,那就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不相符。

  23.「答案」BCD

  「解析」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来实现的。资本的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规模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则是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进行的。

  24.「答案」ABC

  25.「答案」BCD

  26.「答案」ABCD

  27.「答案」ABC

  28.「答案」ABCD

  29.「答案」ABCD

  30.「答案」ABCD

  31.「答案」ABD

  32.「答案」ABCD

  33.「答案」BCD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航天再到即将展开的中国探月工程,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基础上,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逐步实现着自己的飞天和奔月梦想。表明人类在整体上、在无限深入的实践进程中,对客观世界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深化对人类航天的规律性认识,是真理绝对性和人类思维无限性、至上性的突出证明。当然,即使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对月球、对火星、对宇宙和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仍然是相对的、有限的,认识成果带有相对真理性的特点,说明思维又具有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但是,正是中国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在每一代人有限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表现了中国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和至上性。也就是说,人类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构成人类思维至上性的基础,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中国以及人类航天事业是认识主体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①航天事业与航天理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感官无法直接面对的遥远的对象,从中华民族古老的梦想到航天实践与探月规划,都是人类超越感性认识对认识对象的理性把握,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生动证明;

  ②人类用于指导航天事业的航天科学理论,是一个个概念、判断、推理以至模拟和计算的理论体系,人类以此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航天事业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③人类在航天实践中超前规划,模拟航天过程,最终在实践中得到成功,是主体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3)可能与现实。中国古代飞天、奔月只是抽象的可能、不可能的可能,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中变成了现实的可能,并且在神舟五号航天中成为新的现实;中国规划并且实施探月工程,又在神舟五号航天这个新的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可能,说明可能与现实在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努力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表现为: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对人的自控性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②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才能有效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社会形态的物质活动——实践才能达到。同时,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④从中国的“两弹一星”到“航天精神”,航天人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是航天科学家精益求精,尊重航天飞行规律的成功,又是航天人发挥主观能动精神的光辉证明。

  (5)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

  第三,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第四,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35.「答案要点」

  (1)“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2)毛泽东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是由革命任务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民主革命性质;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必将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掌权,就保证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两步走”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二次革命论”为“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判性继承中逐渐形成的。二者的异同在于:

  ①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依次进行,是二者相同点;

  ②在民主革命的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强调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就没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两步走”思想在明确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又将资产阶级视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从而使中国“民主革命”成为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

  ③两个革命的关系方面,或者说在民主革命“前途方面”,“两步走”思想认定了民主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既判明了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而“二次革命论”只是推测两个革命之间存在着连续进行的可能。

  (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在于:

  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

  ③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路。

  ④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营经济的建立,私营工商业和农业的合作化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实践基础;

  ⑤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5)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1)关于领导权问题的错误观点。

  ①“二次革命论”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②“天然领导权”思想虽然在理论上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但在资产阶级右派争夺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激烈斗争面前无所作为,实际上也就是丧失或放弃了领导权;

  ③“一次革命论”的“左”倾错误脱离了广大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上层,离开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我们党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领导权;

  2)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有无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共四大正式确定了党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3)毛泽东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①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领导权问题不仅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能胜利。革命有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关系到民主革命能否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

  ③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本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而取得革命胜利。

  ④必须树立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思想。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善于团结和率领广大同盟者向共同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要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同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并给以政治教育;在和资产阶级的合作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在同资产阶级分裂的情况下,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又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争取和团结一切同盟者。

  36.「答案要点」

  (1)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杜林的错误在于:第一,把生产和流通混为一谈,把生产和交换合而为一;第二,把分配与生产并列,并把分配看作与生产过程不相干的、完全外在的过程。

  (2)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冲突不断,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也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3)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要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7.「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又强调效率优先,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按照全面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具体措施是: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水平、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