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海文考研公共课:政治18金鉴之一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新浪考研/2007-01-12

倒数12天: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一、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系统和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当各要素以合理的结构形成系统时,系统具有全新的功能,系统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要素,使系统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生态、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这是矛盾的统一性第一种情形的体现;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二、认识论

1、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理念,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理念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三、价值观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四、唯物史观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应该坚持一切依赖于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以人民群众为本。

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过程。社会进步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3、地理环境或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上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4、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