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新浪考试 /2008-05-0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考点提示】商品流通的公式是:w 一G 一W ;资本流通的公式是:G 一W 一C ‘。货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根本区别的。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在流通形式、流通目的和流通内容上都不相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而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G 一W 一G ’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通常把它叫做资本总公式。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

  【考点提示】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大规模地作为商品买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现象。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l)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提示】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l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其他的劳动力;(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的重要特点是,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考点提示】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分析这个问题必须运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原理。(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2)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 ①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所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与此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即把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工人的劳动一方面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价值,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商品的总价值。②价值增殖过程则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剩余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就是使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考点提示】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由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个人消费了。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它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这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考点提示】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7、剩余价值率

  [考点提示]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即m'=m/v。剩余价值率正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考点提示】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在表现形式上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获得报酬,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考点提示】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方法常常是结合使用的。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10、超额剩余价值

  【考点提示】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竟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而相关部门生产的商品价值也下降了,最终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1、资本积累

  【考点提示】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2、资本有机构成

  【考点提示】 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构成也发生变化。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从而分为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1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考点提示】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资本积聚和集中,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而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在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竟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个别资本总额越大,越有条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14、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考点提示】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机累不断地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本机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工作没有保证,生活极不安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社会总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及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 是指超出资本对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还同时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这就加强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贫困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表现也有所不同。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的实际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而资产阶级的收入所占比重趋于上升,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明显;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大批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经常存在;第三,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极不安定。

  1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考点提示】 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是在现象上不是这样。由于生产中消耗的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一个增加额,井进而表现为是全部所用资本的增加额。因此,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转化为利润,则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存在区别。利润率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考点提示】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1)不同的部门,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不同,利润率最初存在高低差别。(2)利润率的高低差别会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竞争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转移。(3)部门之间竞争过程中的资本转移会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 (4) 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自己的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7、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考点提示】 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指少数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外的利润。超额利润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8、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考点提示】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通过购销差价,按照平均利润率的要求,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经营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商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多种商业形式和买卖方式。主要有:批发商业(专门从事批量贸易而在制造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行的交易。大宗商品的货样交易通常在商品交易所进行,有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两种方式);零售商业(商人直接对广大消费者出卖商品的营业活动);消费信贷(由银行、商店等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赊梢服务和消费支出贷款而形成的信贷形式和销售方式,包括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短期信用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等);无形产品的交易形成的市场,主要有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19、借贷资本和利息

  【考点提示】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联系。借贷资本的特征有:第一,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第二,它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第三,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 一G ' ,似乎货币本身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货币,从而是一种最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不能等于更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

  20、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考点提示】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它在信用方面的职能是,通过存款业务集中社会上的闲置的货币资本,通过贷款业务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扣除银行经营管理费用以后的余额。银行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同时又是银行资本家剥削银行职工的剩余劳动为其实现剩余价值的结果。

  21、股份资本和股息

  【考点提示】 股份资本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的企业资本.其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单个私人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企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股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大资本的统治,并不可避免地会滋生投机与欺诈,从而深化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按持股数额从企业盈利分配中获得的收人。这里股票是股份资本所有权的凭证,是股份资本分配收益的权利证书。股票所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索回本金,但可以转让、抵押和买卖。股票是投资者投人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股票能获得股息收人,因此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具有一定的价格。股票价格不是股票所代表的投人企业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只是股息收人的资本化。股票价格不等于股票票面金额。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收人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预期股息收入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是决定股票价格的两个基本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股票供求的因素,不仅有公司经营业绩,而且还有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心理以及人为投机等因素,因而股票价格是不断上下波动的:股市行情往往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

  22、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考点提示】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收人,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它实际上是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由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I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Ⅱ 。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而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他因为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作为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资本主义地租体现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23、土地价格

  【考点提示】 在商品关系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土地可以买卖也就有了价格。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土地没有价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价格有提高的趋势。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