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 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是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v+m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叫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k=v+m)。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耗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由此,商品价值就是成本价格加利润(p)之和,用公式表示就是:w=k+p。
(2)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在数量上相等,区别在于: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m′)就转化为利润率(p′)。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在量上小于剩余价值率,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4)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则相反。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第三,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提高年利润率。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节省不变资本,可以减少预付资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考点16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 资本家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率,促使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从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资本),结果使价格和价值偏离,最终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2) 平均利润率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社会各部门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考点17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2)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但转化后生产价格和价值存在差别:第一,生产价格同所费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看不到同工人活劳动的关联。而价值是工人活劳动耗费的凝结,两者直接关联。第二,生产价格同价值在量上经常不一致。因为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不一定等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要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要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由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第二,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第三,生产价格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商品价值中c+v的变化,会引起生产价格中成本价格的变化;商品价值中m的变化,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化。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
(4)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内少数企业率先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不能把它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绝对平均。
考点18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商品资本的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对产业资本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程度的提高,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出现了批发商业、零售商业(百货公司、超市、专卖店等)、期货交易、消费信贷(信用卡、分期付款、短期信贷和中长期抵押贷款)等多种商业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形商品交易在扩大,而且还有无形商品交易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发展。
(3) 商业资本家投资商业活动,目的是获取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取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纯粹的买卖活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资本家获取的商业利润既剥削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也剥削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它体现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考点19 借贷资本和利息
(1) 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等)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密切关联。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如固定资本未更新前的折旧费、闲置待用的流动资本、尚未投入扩大再生产的积累等;另一方面再生产中又急需要补充货币资本,这样便形成了借贷关系。
(2)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资本的所有权属于借贷资本家,使用权属于职能资本家。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G-G′),似乎货币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来,成为一种最具拜物教性质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