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考点1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即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发展变化。生产关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和形式,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考点3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2)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型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3)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质上是交换经济;开放型、进取型的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
考点4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产品分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
(2)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3) 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是在较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需要为目的。
(4) 发达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价值增殖。发达的商品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考点5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①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所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在表面上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一是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二是买卖双方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在特定劳动形式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与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是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③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3)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第一,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等理论。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考点6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包含生产该商品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和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考点7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如果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那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为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总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