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考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考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3)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探索。
(4)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3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考点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 经济规律客观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消灭或改造它。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不否认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考点6 经济规律的类型
(1) 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等。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等。三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2) 在一定社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规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其他经济规律反过来又会影响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