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要点精编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2(2)

/2008-11-19


  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②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不论是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哲学,从认识论上之所以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社会,而马克思的结论是"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
  1.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共生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基本领域包括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实践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内容。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发生的,特别是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六)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1.社会有机体
  (1)含义:社会有机体是指作为人类个体之间交往关系的产物的社会,是由社会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2)特征: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有机体,一是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二是社会有机体是以人为主体的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三是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构成:社会有机体既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考试大)和上层建筑的三大社会生活领域,又包括其他社会要素,如家庭、氏族、阶级、民族等人们的共同体。
  (4)意义: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观点,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理解部分和从部分理解整体,有利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有机体思的创造性运用。
  2.社会结构
  (1)含义: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2)基本结构:人类在三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密切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