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考试、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1)是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要求;
(3)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
(4)是协调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宏观调控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可使社会主义经济更加健康地运行。(区别: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指政府调控经济运行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三)政府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具有政治职能外,还具有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二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三是政府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我国在过去长时期内,把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同政府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相等同,这是导致企业缺乏活动的重要原因,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要做到:
(1)由过去主要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向主要管理宏观经济活动;
(2)由主要进行直接控制转向主要进行间接调控;
(3)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
(4)由过去的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转向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由过去的分钱、分物、批项目、定指标为主转向以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为主。同时,转变政府职能还要同政府机构的改革与精简相结合。
(四)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计划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所谓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其内容有二:一是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制定和实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二是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在各种经济杠杆中,价格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
2.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通过各种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